债务期限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MM理论问世以来,企业融资决策在财务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之前在对企业融资决策的研究中,多倾向于纯粹杠杆水平的选择,而将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看成是同质的。国外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才将债务期限结构作为企业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加以关注和重视,相继产生了一系列经典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契约成本理论等。在国内,关于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起步很晚,而且存在很多缺陷。在债务期限结构与代理成本的相关研究方面,国内对基于代理成本专门研究债务期限的文献很少,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而且绝大多数相关文献都是从代理成本如何影响债务期限结构角度进行论述,事实上,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同样对代理成本产生影响,二者是互动的。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己成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小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有描述和解释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过程的典型性,具有揭示和预测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前瞻性,具有体现和标志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而且中小企业由于高成长性,高风险性等特征,代理问题更加严重,在中小企业的视角下考察代理成本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可以降低部分干扰因素,对研究大有裨益。  本文主要考察债务期限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性。沿着这一思路,各部分相关工作如下:首先回顾了代理成本和债务期限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而后又从信号传递理论和契约成本理论的角度分析得出代理成本和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即代理成本与短期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短期债务的引入能有效减少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继而具体分析了影响代理成本的各个相关因素,提出研究假设,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经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及启示:中小上市公司代理成本与短期债务比率呈显著负相关;应该建立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加大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相关的法律与监管建设。
其他文献
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成立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平台。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直都有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应政策制度的变迁,增发新股逐渐取代配股占据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导地位。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新股进行再融资能否为公司带来优异的绩效表现,这不仅关系到市场投资者的利益,更决定着我国证券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上市公司
随着全国电信运营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作为主要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移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中国移动的发展状况取决于最基础的地市分公司竞争力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