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媒介与上海市民生活——日常图景中的新闻史片段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日常生活史的角度对中国新闻史进行考察,其直接的理论来源是以法国历史学家费南·布罗代尔为代表的年鉴学派的思想:即历史研究应该是包罗万象的“总体历史”,而绝不仅仅是政治、事件和人物的历史,恰恰是日常生活的无穷反复构成了影响历史进程的深层因素。新闻传播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重要方面,对其历史的研究必然应当包括:新闻思想史、新闻人物史、新闻事业史,以及新闻、媒介与日常生活史。对于前三者,有关的著述已经是汗牛充栋;而对于后者,则乏普可陈。新闻媒介媒介与日常生活的历史研究,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论文以1936年这个民国上海史上_页为横断面,运用比较与综合的方法,将有关新闻、媒介与传播的历史文献、人物传记、文学资料置于日常生活史的平台上进行考察,并将这些资料作进一步的整合、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新闻、媒介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动因,展示新闻媒介日常运转的景象,勾勒出一幅新闻、媒介与上海市民生活的虚线图。然而,对于新闻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过程,新闻媒介对市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仍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其他文献
期刊
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型社会媒介,它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人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经济领域,微博逐步参与
期刊
学位
本文研究中外报刊发行量稽核,综述了国内外的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及其认证模式,包括ABC模式、BPA模式和中国新近成立的国新出版物调查中心工作模式。分析了二次售卖理论,发行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