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筛选脂质微泡用磷脂材料、起泡剂和冻干支撑剂,确定脂质微泡处方
2、确定脂质微泡的冻干工艺
3、考察脂质微泡冻干粉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确定脂质微泡冻干粉的储存条件
4、考察脂质微泡的造影效果
5、制备PEG及肝素修饰化的脂质微泡,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
6、采用体外和体内试验,考察盐酸表柔比星脂质微泡的药效,并考察不同给药方式对药效的影响
方法:
1、应用不同类型和比例的磷脂材料/磷脂材料混合物、起泡剂和冻干支撑剂制备脂质微泡,并通过冻干粉形态及复溶性、脂质微泡浓度、脂质微泡形态、脂质微泡粒径及粒径分布等作为指标,对脂质微泡的质量进行评价。
2、测定不同处方组成的脂质微泡冻干前预混物的共晶点、共熔点,并通过不同的冻干程序对脂质微泡预混物进行冻干,以冻干粉形态及复溶性、脂质微泡浓度、脂质微泡形态、脂质微泡粒径及粒径分布等作为指标,对脂质微泡的质量进行评价。
3、设计高温、低温、光照试验对脂质微泡冻干粉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分别在5天和10天取样,以冻干粉形态及复溶性、脂质微泡浓度、脂质微泡形态、脂质微泡粒径及粒径分布等作为指标,对不同条件下的脂质微泡进行评价。
4、家兔为实验动物,应用不同的脂质微泡对其肝部进行超声造影,以造影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及造影效果等为指标,对造影效果进行评估。
5、应用mPEG-DSPE和肝素修饰化泊洛沙姆两种材料,对脂质微泡进行表面修饰,并对修饰化的脂质微泡的微泡质量、稳定性影响因素和造影效果进行考察。
6、制备盐酸表柔比星脂质微泡,体内试验选用HL-60肿瘤细胞对盐酸表柔比星脂质微泡的肿瘤抑制作用进行考察,体内选用HL-60、colo-205、HCT-116对盐酸表柔比星脂质微泡的肿瘤抑制作用进行考察,并比较不同的给药方式对肿瘤抑制作用的影响。
结果:
1、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氢化蛋黄磷脂、DSPC+DPPG(9:1)、DMPC+DPPG(9:1)三种磷脂/磷脂混合物作为脂质微泡成膜材料、吐温-80为起泡剂、Poloxamer188为冻干支撑剂,磷脂材料、起泡剂、冻干支撑剂比例为2:5:50时,脂质微泡的质量较好。制备的脂质微泡具有良好的外观及复溶性,脂质微泡浓度可达6.5×108个/ml,85%以上粒径在2~8μm,微泡稳定性良好。
2、冻干工艺为:
-22℃以下4h
10℃900min
30℃600min
3、实验结果显示:0℃时,5天微泡复溶性有所下降,数量明显低于对照(P<0.05),粒径增大(P<0.05),10天时,复溶性降低,复溶后出现碎屑,数量明显低于对照(P<0.05),粒径增大(P<0.05);25℃时,脂质微泡各方面性能与对照组没有差别;40℃时,脂质微泡的复溶性略有下降,其余方面与对照相当;强光照射时,脂质微泡各方面性能与对照组没有差别。
4、造影实验结果显示:氢化蛋黄磷脂、DSPC+DPPG(9:1)、DMPC+DPPG(9:1)三种磷脂/磷脂混合物作为成膜材料的三种脂质微泡的造影开始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在6s左右,氢化蛋黄磷脂、DSPC+DPPG(9:1)作为成膜材料的两种种脂质微泡的造影持续时间明显高于DMPC+DPPG(9:1)为成膜材料的脂质微泡的造影时间(P<0.05),DSPC+DPPG(9:1)组造影时间略高于氢化蛋黄磷脂组(P<0.05),但两者差距不大,两者均具有良好的超声造影效果。
5、复溶性方面,两种修饰化脂质微泡的复溶性明显好于空白脂质微泡。两种脂质微泡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微泡质量方面:肝素修饰化脂质微泡在形态上与其余两种微泡存在较大差异,肝素修饰化脂质微泡有异形和聚集现象存在;数量也明显低于空白微泡(p<0.01)和PEG修饰化脂质微泡(p<0.01),空白微泡与PEG修饰化微泡在数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素修饰化脂质微泡的粒径小于PEG修饰化脂质微泡(p<0.05),两种修饰化脂质微泡与空白脂质微泡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方面:低温(0℃)对脂质微泡的质量影响较大,三种微泡在5天时,微泡浓度已经明显低于0天样品(p<0.05),10天时降低更加明显(PEG组p<0.05,空白组与肝素组p<0.01),且复溶后存在磷脂碎屑;常温条件(25℃)下,三组微泡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复溶性良好。相对高温条件(40℃)下,空白组与PEG组微泡浓度保持稳定,与0天时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素组微泡浓度在10天时与0天相比,微泡浓度明显下降(p<0.05)。
光照影响因素试验中,三组微泡在5天和10天时在复溶性、微泡浓度两个方面,与0天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溶后均不存在磷脂碎屑。
造影实验方面:PEG修饰化脂质微泡造影效果良好,肝素修饰化脂质微泡几乎没有造影效果。
6、盐酸表柔比星脂质微泡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良好的肿瘤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不同给药方式之间,差异不大。
结论:
1、得到三种稳定性良好的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
2、得到了脂质微泡的冻干工艺;
3、低温影响脂质微泡的稳定性,脂质微泡的最佳储存条件为:常温保存,无需避光。
4、以HEPC和DSPC+DPPG(9:1)为膜材料的两种脂质微泡具有良好的造影效果。
5、得到PEG和肝素修饰化的脂质微泡;
6、盐酸表柔比星脂质微泡具有良好的体内外肿瘤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