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itrily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小企业集群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小企业集群现象引起了学者、企业界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的学者从中小企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和类型、形成机理、竞争优势以及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以中小企业集群本身作为研究主体展开的,关注的是中小企业集群层面的集体效率和优势。对于其微观主体一企业集群中的企业,研究涉及的很少。中小企业集群的主体是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企业具有集群外企业不同的特点。中小企业集群并非若干中小企业的简单聚集,它不仅意味着数量上的扩展,更重要的是企业集聚能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企业集群会怎样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哪些类型的企业集群更有利于企业的成长?集群中的企业如何利用集群的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研究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结合系统论、企业集群理论、企业成长理论、生态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调研、问卷调查和典型案例把握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状况,探索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特征。   中小企业集群是由要素与结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互之间通过技术、信息、资金、人员、产品等因素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网络。企业集群和成员企业以及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类似于生物体之间的共生关系。生物种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种群之间存在竞争、捕食、寄生、共生、互惠等多种关系,借用到企业集群的生态系统中,可以将成员企业间的关系界定为寄生、互惠共生和竞争共生。寄生是企业之间没有联系,企业集聚主要是为了共享集群内的基础设施、品牌、技术溢出和市场优势,实现企业的发展;互惠共生是企业之间通过产业链或生态链等合作、互补,彼此互利,共同成长;竞争共生是企业间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在生产要素市场或产品市场展开竞争,竞争的压力促进企业的成长。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视角,通过实证研究集群对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影响。静态的视角指企业集群的当前状态,如企业集群的规模、内部结构、外部环境和影响力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包括集群内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集群特征与集群内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运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集群特征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影响中小企业成长。重点检验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集群内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特征对集群内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以及中小企业集群特征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动态的视角指动态变化中的企业集群会对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从动态能力理论角度提出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探讨集群的动态特征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本文主要得到了如下结论:   第一,集群内中小企业在市场应变能力、产品开发能力、运作成本水平、获取资源能力等方面拥有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能够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   第二,不同的中小企业集群特征对中小企业成长有不同影响。集群内企业资源与能力的互补、企业间联系、集群发展规划和集群知名度能够提高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集群内企业资源与能力的互补、企业间联系、集群发展规划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集群内企业资源与能力的互补、企业间联系、集群发展环境降低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运作成本水平;集群内企业数量、企业资源与能力的互补、企业间联系和集群知名度增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获取资源能力。   第三,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模式与企业集群发展路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根据中小企业集群内要素与结构的变化程度,界定其三条不同的发展路径:规模扩张(先要素变化,再结构变化);网络演进(先结构变化,再要素变化);系统发展(要素与结构同时变化)。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小企业集群规模扩张发展路径下,寄生和竞争共生明显高于互惠共生成长模式;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演进发展路径下,寄生、竞争共生和互惠共生三种成长模式都有,互惠共生略高于另外两种成长模式;中小企业集群系统发展路径下,互惠共生成长占绝对优势。   本文通过对企业集群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研究,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将研究重心着眼于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合多学科知识构建了集群内企业成长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突破当前将企业集群整体竞争力或竞争优势作为研究主流的状况,将研究重心放在集群内的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从集群特征和集群发展路径两方面构建了集群内企业成长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企业集群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为集群研究另辟一个崭新视角。   (2)通过对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关系的梳理,提出集群内企业的生态成长模式。本文借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提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三种成长模式:寄生成长、互惠共生成长和竞争共生成长。   (3)基于实证研究得出了集群特征与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为了明确集群特征对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分别对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构成要素、竞争优势对企业成长的影响、集群特征(如集群内企业数量、企业资源与能力的互补、企业之间的联系、集群的网络结构、集群环境、发展规划和集群的区域品牌)与集群内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4)从动态能力角度提出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并通过实证研究了不同发展路径对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根据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要素维度和结构维度的变化方向的不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表现为三种路径:以要素变化为主的规模扩张发展路径;以结构变化为主的网络演进发展路径;要素与结构同时变化的系统发展路径。并对不同集群发展路径下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5)通过典型案例实证了企业集群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台资)先驱家私在企业集群内外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剖析了企业集群特征和企业集群发展路径对先驱家私成长的作用,进一步验证了企业集群对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   作为系统论、企业集群理论、企业成长理论、生态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的交叉应用,对中小企业集群及集群内的企业的研究既颇具吸引力,也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对集群内企业成长规律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期望对学科假设有所贡献。受研究数据、时间和本人能力的限制,本文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还有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本文的基础上,将集群内外的企业作比较研究,进一步完善集群内企业成长的理论框架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选题来源于:[1]四川省社科2006年度重点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的西部中小企业集群生态化模式研究》(批准号:SC06A001;课题负责人:揭筱纹);[2]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多维度生态模式的构建与优化》(批准号:07BJY073;课题负责人:揭筱纹)。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和较强的实践性。
其他文献
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里,保持晚节、老有所为向来是人们崇尚的美德。苏武、顾炎武矢志不移的传奇故事,是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的颂歌。人间重晚晴。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这种美德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Nef基因与病毒致病性有关,在疾病进展到AIDS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ef可通过提高病毒颗粒感染性、激活CD4淋巴细胞及防止受感染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促进HIV复制[1];Nef表位缺失可形成HIV免疫逃逸株,影响机体针对HIV病毒的免疫反应.Nef基因对HIV感染后AIDS疾病进展的影响机制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的
概述了用于露天和地下矿山设备的机械、电气和液力传动系统的最新进展,包括SDP公司的高效无级变速箱(CVT),乔伊公司和沃思公司研制的涡轮技术传动系统(TTTS)、BJD公司研制的开关磁
三资企业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新领域。多年来,我市一些三资企业的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探索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
跨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正不断加大原油进口力度,寻求新的原油供应渠道。2006年国内原油的全年产量达1.8亿吨,增长速度为3%,仅为需求增长速度的一半。中国成为能源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审计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审计质量的提高也是近几年审计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始终是会计师事务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QDG1124轻型高效振动筛的特性分析山西矿业学院师秀芳董宪姝青岛前口肖精密机械公司张五庭太原煤气化公司候基贵0引言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和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中粉煤的含量也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成人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
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活不断考验着分析仪器的性能.“现场、快速、便携式”成为国内外分析仪设备研究关注的重点.近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制的便携式
随着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的发展,遗产地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出现了难以回避的矛盾,如何协调两者关系,制定合理的世界遗产旅游管理政策,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在旅游开发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