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结合而构成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技术,为传感器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结合而构成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技术,为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为满足传感器网络应用领域对通信控制设备的功能扩展性、可重用性、可通用性等日益增长的需求,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组织提出了IEEE 1451标准,以期达到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接口的标准化,实现传感器的互换性与互操作性,保证对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有效监控。由于IEEE 1451标准规定的抽象框架与功能分类都相当庞大,并不利于自身推广和用户使用,为此这里引入中间件概念,旨在将中间件的操作透明性同IEEE 1451标准的规范性相结合,建立起面向服务的通用传感器网络。中间件技术是当前分布式系统的主流技术之一,它位于分布式应用与操作系统(包括基本的通讯协议)之间,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网络以及数据库的复杂和异构,可以简化网络分布应用的开发、管理和维护,方便了各功能模块间的交互,同时提供服务质量管理和信息安全等底层服务。本文阐述了IEEE 1451标准概念和中间件,XML格式技术,总结了一批当前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传感器网络领域的中间件架构方案,论述了基于IEEE 1451标准的中间件构架的实现基础和功能依据,同时较深入地分析了IEEE1451标准中对传感网内数据格式及通信格式的协议内容,并实现了基于IEEE1451标准的中间件服务器所需的通信及格式转换功能模块,包括多种数据格式的转换及通信模式的实现。通过引入XML数据格式扩展了该架构的网络化应用能力,与IEEE1451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为了简化用户使用IEEE1451协议的步骤,加强了面向用户的服务内容,设计了完善的服务数据库及服务处理流程。本课题通过对基于IEEE1451中间件的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完善了对IEEE1451协议的解释执行,很好的解决了传感器网络的通用性,减轻了用户使用IEEE1451标准传感器网络的负担,为将来更好的研究和实现IEEE1451协议族内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和设计模式。
其他文献
本文内容为作者在研究生阶段所参与的项目TD-SCDMA终端综测仪的研发工作。该仪表具备TD-SCDMA系统模拟器、TD-SCDMA信号发生器和TD-SCDMA终端信号分析仪的功能,通过模拟基站、
以实现车载速度下的实时多媒体业务为目标的IEEE 802.16e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的出现为宽带无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多媒体业务与无线移动的结合
本文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飞行管理系统中的性能管理和自动油门系统,推导了飞机纵向飞行轨迹的性能优化模型并开发了计算软件。结合自动油门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律研究与发动机指示和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突飞猛进,4G已经全面来临,其在带给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对于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提出了诸多挑战。为了迎合现代手持通信设备易于携带、功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科学,它综合了传感器、分布式信息、无线通信和嵌入式计算等技术,近年来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无
对于合成孔径雷达(SAR),运动是它成像的依据,也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了获得高的横向分辨率,要求载机沿理想航线飞行。然而,即使是装有高精度的惯导设备的SAR系统,也难以精确
线性调频信号(chirp, LFM)信号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地震和声纳等信息系统中。在这类系统中,LFM信号的检测与参数估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传统傅氏变换不能有效处理LFM信号,长期以来各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算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由于这些方法在本质上大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多变量的最优化问题,因而计算量太大,使得算法的工程实现较为困难。近年来对LFM信号的检测和参数估计开始采用时频
随着各种无线通信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频谱资源日趋紧张,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通信资源已成为无线通信新技术发展的焦点所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通信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移动通信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一局面的形成和发展,为未来网络共存与融合发展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由于能够同时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已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在复杂的无线通信环境下,来自MIMO系统内部的多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