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垮掉一代文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伊始就引起广泛争议,经历了一个从被批评到被肯定的过程。其代表作是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反叛性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中国80后文学”是指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作品。以韩寒的《三重门》及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代表,其风格以反叛、忧伤、迷惘为主。近些年,“80后文学”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最初的批判到后来的追捧也极富戏剧性。作为青年反叛性文学的典型,”垮掉一代文学”和“中国80后文学”分别提供了中美两种不同文化下青年反叛性文学的标本。“垮掉一代文学”是在美国梦的破灭、二战后社会状况动荡的情况下形成的。社会因素导致精神危机的出现,从而衍生出一种反传统、反主流的文学文化现象;而“中国80后文学”是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情况下形成的。物质生活的富足,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盛行,文化语境的影响,使计划生育国策下被孤单的意识笼罩的这一代人产生了反叛、忧伤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不自觉地被带到他们的作品中,从而出现了反叛、忧伤的文学文化现象。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垮掉一代文学”、“中国80后文学”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主体,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探讨“垮掉一代文学”与“中国80后文学”形成的历史原因。美国梦的破灭,二战后动荡的社会状况以及精神危机的出现是“垮掉的一代文学”形成的原因。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盛行,个体的成长经验以及文化语境的影响是“中国80后文学”形成的原因。第二章着重比较两代作家的经历及人生态度。这一章主要将“垮掉的一代”的经历及人生态度与“中国80后”的经历及人生态度进行对比;将迷失在路上的“垮掉的一代”与在成长中迷惘的“中国80后”进行对比。第三章着重比较分析两代作家的创作手法。这一章首先对“垮掉的一代”作家的自发性写作以及“中国80后”的自叙体写作进行介绍;然后将后现代主义在他们各自作品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两代作家其作品共同的主题—反叛中追求自我。这一章将分别对这两种文学的代表作进行分析。“垮掉一代”在放纵中追求自我这一主题在作品《在路上》中的体现;“中国80后”在迷惘中追求自我这一主题在作品《三重门》及《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体现。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文学的相似之处仅在于反叛的主题,而其反叛的目的与动机却完全不同。通过上述分析,不仅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政治、经济的不同根源,而且能够挖掘出两种文学思潮深层意义上的差异及中西方意识形态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