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桦褐孔菌多糖的抗弓形虫效果,本研究选取蒿甲醚作为对照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作用效果进行比较,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抗弓形虫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均分成4个组,分别为模型组、阴性组、桦褐孔菌多糖组和阳性组(蒿甲醚)。除阴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100个虫体,阴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接虫后4小时开始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7d。小鼠灌胃量为0.1ml/10g体重。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病理学影响的试验,对给予桦褐孔菌多糖及阳性药物治疗后的弓形虫感染小鼠的主要组织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阴性组小鼠的组织脏器均无病理变化,而其它3组均有个别的出血情况,但严重程度不同。模型组小鼠的病理变化最为明显,桦褐孔菌多糖组只见到一些轻微的病理变化并且轻于阳性组。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生殖机能影响的试验,采用病理学的方法观察感染弓形虫雄性及雌性小鼠治疗后生殖器官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大部份曲细精管的精原细胞胞质及核呈空泡性变及核消失,并伴有充血现象;桦褐孔菌多糖组及阳性组的睾丸均趋于正常。模型组卵巢组织内呈炎症变化;两个药物组卵巢的病理变化轻于模型组。模型组输卵管增大、管壁增厚;桦褐孔菌多糖组输卵管趋于正常,但阳性组管壁也有增厚现象。模型组子宫内膜可见不同程度充血、水肿;阳性组充血程度较轻,与正常相近。雄性小鼠睾丸脏器系数与模型组比较,阴性组及桦褐孔菌多糖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与模型组附睾脏器系数比较,其他3组均差异显著(P<0.05)。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情况。与模型组比较,桦褐孔菌多糖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活胎数和子代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模型组雌鼠受孕率20.0%,死胎率100.0%;阴性组10只雌鼠全部受孕,均为活胎;阳性对照组受孕率90.0%,死胎率6.74%;桦褐孔菌多糖组受孕率100.0%,死胎率3.57%。两个药物组及阴性组与模型组的胎鼠平均体重、体长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SOD检测试验,采用SOD试剂盒检测感染弓形虫小鼠治疗后的血清、心、肝、肺的S0D值,通过统计学处理,比较桦褐孔菌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小鼠存活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桦褐孔菌多糖组和阳性组均差异显著(P<0.05);SOD值检测与第3d阴性组比较,模型组、桦褐孔菌多糖组和阳性组均差异显著(P<0.05);与第6d模型组比较,桦褐孔菌多糖组与阳性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感染的弓形虫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引起的损伤;提高感染弓形虫小鼠生殖器官机能;抑制弓形虫感染所造成的早产、流产或死胎,促进感染弓形虫孕鼠宫内胎鼠的发育;还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