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产业调整、国内经济转型及资源逐渐枯竭的现实背景下,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要,其紧迫性也日益凸显。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及发展模式的粗放,使这些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却不同程度地陷入“诅咒”怪圈,而产业转型迟滞、技术创新缺失又使其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其产业转型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题中之义。因此,本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区分资源型区域的类型,了解不同区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理论分析的起点。由于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视域下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本文在分析中主要以绿色技术创新为主,来表现符合生态文明的创新活动。第二、三部分,我们分别构建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机理。首先综合运用系统理论、协同理论、产业转型理论、技术创新理论,衔接有关学者前期研究成果,基于生态文明重新阐释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二者协同发展的理论模型,其目的主要在于为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区域绿色产业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的动态网络,这些作用过程可揭示出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运行机理。绿色技术创新主要通过3条途径影响产业转型。而绿色产业转型主要通过要素配置、产业关联等7种途径影响技术创新,由此引发新一轮的绿色技术创新。进而用超循环理论解释协同发展的演进过程,衡量协同机制能否超越自稳定而达到自重组过程。文章通过将资源型区域现状与协同发展阶段相对应,从而为其向更高层次的攀升提出合理建议。上述理论的构建不足以得出资源型区域是否形成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因此本文第四部分的重点着眼于实证分析,实证部分主要采用协同度模型,并辅之于回归分析。通过分别构建资源成熟区与资源枯竭区的绿色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指标,测算二者的协同度。随后选取山西省则主要在于弥补地级市样本分析之不足。山西作为资源大省,资源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90%以上,且具体分析中可根据与煤炭产业的关联程度,构建广义产业链,以此得出的结论或许更准确。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初步得出,山西省、东营市的协同度基本呈上升趋势,而淮南市整体系统的协同度波动较大,其绿色技术创新协同能力虽较高,但产业协同程度较低。通过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其原因在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较弱。而濮阳市、焦作市的协同度大多为负且波动较大,表明其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还不明显,其根源在于产业转型的协同能力不高且发展较慢,弱化了其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相关动力因素,构建官产学研体系,提升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府部门也需完善市场机制及产业配套设施,拓展融资渠道,以此降低产业转型的阻力。
其他文献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国际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加工贸易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工贸易也在我国
学位
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追求的目标。银行的效率反映着银行的经营绩效和竞争能力,决定着银行业的发展。随着全球金融业管制的放松、金融业并
学位
以γ-Al2O3作为载体,采用浸渍热分解法制备了Sn、Mn、Cu、Pb单组分氧化物和Sn-Ce-Sb复合氧化物粒子电极。通过对酸性橙II(AOII)的降解实验,以及采用重复试验和扫描电镜(SEM)、紫
随着ATC协议于2005年1月1日终止,纺织品贸易将最终纳入世贸组织自由贸易体制中。世界纺织品市场将出现更趋激烈的竞争,愈发频繁、不断加剧的国际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作为世界
学位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银行是一国金融体制的核心,其稳定关系到一国金融体制的稳健与安全。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还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