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称为“南社巨子”的松江人姚鹓雏(1892—1954),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雅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通俗小说作家。他的长短篇小说创作颇有成就,在清末的谴责小说之后,开启了一个新的境界。柳亚子评价他是“说部才无敌,文章鬼亦愁。”郑逸梅也评价道:“他的文笔,宗法林畏庐,我认为姚鹓雏的风华轶宕,蓄韵幽妙,有出蓝之誉。”在中国近现代小说史上,姚鹓雏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作品在民初的作家群中是非常突出的,但是长期以来,他被遮蔽在晚清小说家和五四新文学作家之下,其面貌并未为人熟知,其价值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亦如上海市古典文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黄霖教授于2009年6月11日在松江举行的“云间文学研讨会”上所说:“在近代文学史上,松江出了一批文学大家,如姚鹓雏、陈景韩等,都是近代中国文学史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但长期以来,却被‘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遮蔽了,不仅长期被冷落,甚至连不少上海文学史的著作也未提到他们,这是很不公平的。”姚鹓雏是建国后松江第一位民主人士副县长,他是松江的骄傲,也是松江文化人的楷模,故探微览胜、重新发现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全文从以下三个部分对姚鹓雏的小说展开论述:第一章是从姚鹓雏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回顾姚鹓雏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与创作过程。探讨其如何发挥超逸的天资在文坛显露锋芒;分析其知识结构中的旧学功底与新学影响;文学创作的诗心与文胆;以及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斐然成就。第二章是对姚鹓雏的长篇小说进行研究。具体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大部分展开分析。就内容而言,姚鹓雏的小说类型丰富多样,当时存在过的类型几乎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对应的作品,这部分重点以《燕蹴筝弦录》、《恨海孤舟记》、《龙套人语》三部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最具代表性的言情和社会两类小说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在反映人物面貌、社会图景、情爱新声,揭示才子人格的转变,及表现传统文人小说的精神气质等三方面的艺术成就。第三章是本论文的论述重点。主要以姚鹓雏自著的短篇小说为切入点,探讨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作为师承关系,他是如何在创作中对林纾进行继承与创新的。第一是对他自著短篇小说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具体作品文本,从外国名人轶事小说、虚无党小说、武侠小说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第二是分析出这些自著短篇小说具有的传递新知、发表新论;以史传笔法表现社会生活;以小见大,揭示战争残酷等三大特点。最后是对其自著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展开论述,从意象的运用、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好用文言写作、善用复笔以及结构方式、叙事方法、叙述体制等艺术模式方面的突破、创新等五个方面来论述他对林纾的继承与发展。最后得出结论:姚鹓雏进入文坛时,正值中国文学处于重要转变的时期,面对中国古典文学进入到它的末期和外国文学闯入古老中国的现实,作家没有退缩,而是迎头而上,对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文学传统,如何对待由外国涌来的新的文学样式,如何处理文学与时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如何创造新的风格、新的形式等问题,都进行过可贵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