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搭载玉米种子诱发变异的观察与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ang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对空间诱变的机理、处理方法等进行探索.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于1994年、1996年两次选送材料进行玉米种子卫星搭载试验.希望通过空间诱变手段,能获得新的不育材料、抗逆材料和改进现有某些材料的植株过高、生育期偏长等缺点.连续多年对搭载种子进行田间种植与观察,目前从这些处理材料后代中,已获得一份稳定遗传5代的雄性不育突变材料.该文研究主要结果如下:96年选送了6份材料进行卫星搭载,其中在川单9号处理后代获得了雄性不育突变材料,经多年多点室内镜检和田间鉴定,该不育材料育性表现稳定,不受光、温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根据郑用链提出的不育胞质分类程序,将不育材料与恢313、自凤-1等自交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该突变体与现有的T、C两类不育胞质明显不同.恢复型F<,1>的自交后代全部出现育性分离.育性分离群体中的可育株自交后代也有相当数量表现为育性分离.这些结果表明,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恢复型F<,1>自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例经X<2>测验符合3:1,姊妹交组合表现为育性分离的,其分离比例经X<2>测验符合1:1.这表明为不育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对不育株与可育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叶片和雄穗的同工酶谱在不育株可育株之间都表现出差异.从酶带数目来看,不育株的叶片比可育株多2条酶带,而不育株的雄穗比可育株的少2条酶带.
其他文献
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现已广泛用于国内的小麦育种实践。对这两个材料进行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提高其应用价值。本论文以中国春小麦遗传背景的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性近等基因系和矮败小麦株高、育性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显性核不育基因Ms2(Ta1)连锁的分子标记,明确回交的遗传效应。取得以下结果: ...
真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具毁灭性的水稻病害.该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候选抗性基因方法对三黄占2
试验于2012-201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深州试验站进行,以京单28、浚单20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方式,从土壤理化性状、根系植株发育及产量形成角度着手,研究冬小麦播前深松、翻耕、隔年深松和旋耕四种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植株个体生产能力的影响。以期通过合理耕作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储供能力,在稳定现有群体条件下充分挖掘夏玉米单株生产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深松、翻耕能够有效改善土理化性状:与旋耕相
现今,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造假的丑闻屡见不鲜,使许多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更加谨慎和不信任,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重视盈利质量
基层百姓最常见的官员,正是与其同处一乡一村的乡村干部,在他们眼里,这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干部们,就代表政府,就是党的形象。乡村级干部如果腐败,这个腐败,就在百姓的眼
该文主要通过田间试验,较深入地研究了多种立体种植果园和设施果园的生态小环境特征,果树/间种作物的相互影响,果树需冷量等问题,进行了打破果树休眠期的技术探索.研究结果如
据《人民日报》报道,发“内容不合适”的短信要被追究责任,甚至被媒体曝光。日前,河北深泽县纪委发出通知,严禁利用手机编辑、留存、传播低俗信息,违者将被追究责任,其单位领
用茉莉酸甲酯(MeJA)等化学物质对小麦和水稻的连体穗和(或)离体穗进行处理,研究它们对颖花开放的影响、水杨酸(SA)等其它物质对MeJA诱导颖花开放的影响以及MeJA等处理对小麦扬麦158
果实发育和成熟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关系紧密,进而影响经济效益.适时的荚开裂有利于收集种子,过早的开裂或不开裂都会影响农产品的收获。在大豆收获时,荚的开裂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认识荚开裂的分子机制有利于耐裂品种的选育进一步提高产量,加快优良农艺性状从野生种到栽培育种品系的渗入,并丰富我们在不同的作物品种中对种子进化和作物驯化的理解。为了探索大豆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可免去人工去雄,节省大量劳力,并能保证种子纯度,使杂种 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玉米配制的杂交种面临着小斑病专化 小种致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