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运行控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轴承电机通过定子两套不同极对数绕组对气隙磁场的调制,使电机转子同时具有旋转和自悬浮能力,实现了定、转子间无机械支撑运行,从而突破了传统电机的运行机理,以全新的概念构成了高转速、大功率的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在高速和超高速电气传动的研究领域里,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无轴承电机主要可分为感应型、永磁型、磁阻型。与感应型和磁阻型相比,永磁型无轴承电机采用永磁体建立气隙磁场,无需定子转矩绕组电流提供励磁,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功率密度大、效率高等显著优点。为此它已经成为了当今无轴承电机研究领域里的主流。本论文针对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运行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永磁型无轴承电机完整数学模型,为电机系统控制策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依据;同时,研究了整个控制系统的特点,分别对转矩控制子系统和悬浮控制子系统提出了合适的控制策略,特别对于悬浮控制中的径向位移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得出三种不同的控制方案;针对样机进行了全数字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制,实现了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稳定悬浮运行实验,同时将径向位移控制中研究的各控制策略付诸于实践,实现了悬浮控制子系统中径向位移的优化控制。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一、从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工作原理出发,基于麦克斯韦张量法和虚位移法,推导出计及定、转子定位偏心的悬浮力解析表达式。其准确性通过了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的验证。 二、建立了基于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永磁型无轴承电机控制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介绍了以DSP2407为核心的硬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流程,并对主要的程序模块作了详尽的原理阐述。在样机实验平台上,实现了从低速到高速的稳定悬浮运行。 三、从原理分析和仿真研究两个方面,提出了传统数学模型的固有缺陷,为此,提出了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完整数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计算,提出了确定数学模型中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该模型考虑了电机中两套绕组的各种电磁耦合关系,其准确性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到了充分验证。在此基础上,为悬浮控制系统引入了悬浮力补偿和悬浮力反馈PI调节,提高了控制精度。 四、针对悬浮控制子系统中的径向位移控制,重点研究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控制策略:传统PID控制、模糊PID控制以及H_∞鲁棒控制。分别从原理分析、控制器设计、仿真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对比,得到了一些有关优化永磁无轴承电机径向位移控制的结论,为提高悬浮控制精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出行安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本
烧碱作为国内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国内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烧碱生产分为隔膜法和离子膜法,由于离子膜法制烧碱生产出来的烧碱浓度和纯度都较高,被各大氯碱企业所广泛的
该文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制导兵器仿真鉴定系统总体技术.在半实物仿真鉴定系统总体方案、飞行控制系统建模、飞行控制系统理论基础及悄行控制系统理论应用方面做了一系列细致而
随着电力系统互联规模的不断扩大,当互联系统间发生振荡时,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识别和控制,将会导致事故的蔓延,最终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将系统在适当的地点解列
风电和光伏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的间歇式能源发电技术,作为未来的替代能源,目前我国间歇式能源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于,间歇式能源仅仅作为能够提供一定
大量非线性、冲击性装置的使用在增大电网负担的同时也对电网造成严重的污染,使电网电能质量不断恶化。提高和保证电网电能质量,特别是确保用电敏感用户的电能质量已成为国内外电工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电能质量调节器(PQC)也称为用户电能质量综合补偿器(Custom Power),由一个串联的逆变器和一个并联的逆变器组成,它能够同时补偿电流和电压,在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同时,为用户提供稳定的供电电压,是
该文用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再入体化学非平衡烧蚀流场,研究了再入体表面材料烧蚀对纯空气流场的影响.为了克服化学反应源项产生的刚性问题,建立了LU分解隐式算法,
该文采用DPIV和粒子显示技术研究了充分发展的圆管湍流,主要内容有圆管壁面附近区域的湍流结构,包括结构的统计特性和拟序结构的分析.该文首先介绍了DPIV技术的原理、设备以
该文在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框架,以便对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有一个全面的概念性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该文对基于性
医院人员相对聚集,属于高火灾风险场所,火灾风险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医院食堂由于其功能特殊性,存在着诸多火灾隐患,稍有不慎即可引发重大人员伤亡火灾事故,严重影响着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