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衍生物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探针由于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单,且可实现无创实时监测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研究领域。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次生代谢物质,其基本母核结构苯并吡喃本身无荧光特性。然而,当7位或3、4位被某些取代基取代以后,就会产生较强的荧光信号,且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较大的Stokes位移、光化学性可调节和光稳定性较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荧光传感分子,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荧光传感的研究。本论文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细胞器靶向的3个香豆素类衍生物,为丰富香豆素类化合物荧光探针的制备及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细胞成像观察奠定和积累实验基础。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基于ICT化学发光机理以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4,6-二羟基-2-巯基嘧啶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种香豆素衍生物荧光探针(8-(二乙氨基)-2-硫代氧杂-2,3-二氢-4H铬[2,3-d]嘧啶-4-酮,探针2-1)。实验结果表明,当连硫代巴比妥酸功能性基团后,该探针能快速特异性地与细胞膜上GABAA受体中巴比妥酸位点结合,能长时间对多种活体细胞膜进行实时荧光成像。与商业染料DiI相比,该荧光探针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光稳定性强,细胞毒性低,与细胞孵育后能在短时间内靶向细胞膜(<5 min)且能长时间稳定(3h),能对细胞成像进行免洗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靶向细胞膜的荧光探针。此外,论文对该荧光探针用于GABAA受体药物筛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对细胞膜上的其他受体没有特异性,可以作为一种筛选GABAA受体药物的有效工具,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部分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基于TICT化学发光机理得到2种结构类似的香豆素衍生物荧光探针((E)-2-(2-(2-(7-(二乙氨基)-2-氧代-2H-铬-3-基)乙烯基)-3-甲基苯并[d]噻唑-3-碘化铵,探针3-1和(E)-2-(2-(7-(二乙氨基)-2-氧代-4-(噻吩-2-基)-2H-铬-3-基)乙烯基)-3-甲基苯并[d]噻唑-3-碘化铵,探针3-2)。实验结果表明,由于2个探针结构上的细微差异,使得它们对DNA和RNA的结合产生明显差异。分子对接结果表明,4位引入噻吩杂环,使得探针3-2的三维分子结构趋于曲面构型,且RNA为单链结构,相比于DNA双链结构而言,更容易折叠弯曲,导致探针3-2与RNA具有更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由相对应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种香豆素类荧光探针分子的细胞毒性均较低,且与商业化染料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系数(重叠系数分别为0.91和0.95),这表明2种荧光探针均能很好地靶向线粒体。同时,由于结构中正电荷和扭转键的存在,2种荧光探针能够对线粒体内膜电位和粘度具有特异性响应,又因为这两个特性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中的差异较为显著,所以能够用于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从而实现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区别,用于癌症的诊断,是一类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综上所述,本论文根据香豆素化学结构的特点及其光学特性,运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了 3种具有细胞器靶向的小分子荧光探针,进一步拓宽了香豆素类化合物在荧光生物成像中的实际应用,为此后香豆素衍生物荧光探针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花卉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保护花卉植物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靠人力对花卉进行识别分类,那么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何利用机器自动的对花卉进行准确的分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花卉图像的准确分类也是花卉植物管理走向人工智能的必要前提。深度神经网络在粗粒度图像分类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分类效果,但是对于像花卉图像这种精细图像分类来说,深度神经网络在花卉图像分类中取得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因为
为了满足人们对数据速率的需求,在无线通信引入了多天线(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这也是LTE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这基础之上,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多用户MIMO(Multi-User MIMO,MU-MIMO)技术可以在不占用频谱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这一维度来提升系统吞吐量,但随着MU-MIMO系统内天线数的增加,发射端耗费的功率也越来
近年来,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的紧缺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容易遭到破坏,导致斑块状格局不稳定,植被不断退化。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典型斑块状格局梭梭植被为研究对象,揭示土壤水文物理特性以及天然植被水分运移规律,回答了荒漠植被水分利用来源及水分运移规律以及植被斑块状格局生态水文过程的科学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梭梭根系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使植被斑块土壤
反相乳液聚合技术是将水溶性单体溶解在水中,水溶性单体在振荡或搅拌的外力作用下与乳化剂分散在非极性液体中从而形成油包水型乳液进行的聚合反应。这种聚合方法具有高固体
柴烧工艺指的是陶瓷烧成领域里,利用木柴燃烧后产生的热能把陶瓷烧结的一种烧成工艺方式,在新能源未被开发利用前,柴烧是传统烧制陶瓷的主要工艺方式。现代柴烧工艺不仅利用木柴燃烧后产生的热能把陶瓷烧结,更注重木柴燃烧后在器物表面形成原始、质朴、自然的肌理装饰效果,这种装饰效果正好符合现代人对返璞归真生活理念的追求。文章开篇以窑炉技术革新为主线叙述了传统柴烧工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以现代艺术的萌芽为原点,延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今天,亚洲城市遗产保护因其面临的经济快速扩张、多宗教文化、多民族融合和殖民文化等复杂社会因素而受到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高度重视。亚洲各国在城市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也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由经济为中心转变为经济文化并行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下,我国逐渐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合作,并在2014年丝绸之路首次成功列入跨区域世界遗产名录后,广泛参与周边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虽然,我国与缅甸
在实无限维Banach空间X中研究Volterra型非线性多值发展方程的Cauchy问题其中A:D(A)█ X → 2X█是一个m-增生算子,且-A在D(A)上生成一个非线性压缩半群T(t),k:D(k):={(t,s);t∈[0,T],0≤s<t}→R是一个连续核函数,F:[0,T]× C([-τ,0];conv D(A)→2X█是一个有非空闭凸值的多值函数,φ ∈C([-τ,0];D(A
燃料电池(Fuel cell,FC)具有清洁高效无污染的特点,是理想的能源转换技术,然而其阴极氧还原动力学过程缓慢,一般需要使用资源稀少、价格昂贵的铂催化剂,这导致燃料电池成本急剧增加,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近年来,用于替代铂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在用于燃料电池电催化氧还原领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非贵金属催化剂制备过程繁琐、流程冗长、耗时耗力且污染环境,且活性和稳定性差,无法达到商业化标准。
自21世纪以来,智能电网在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不断革新。智能电网作为一种优化管理,可以充分满足用电需求和环保要求,促进资源的整合配置,使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的经济性得到保障。在智能电网背景下,传统的运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引入新兴技术,向着无人值守、主动预警的智能化运维进行转变。在大数据时代,智能运维的理想状态是把运维工作的监控、管理和故障定位通过一些
沙丁胺醇是一种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因非法使用产生的环境残留,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针对其建立一种超灵敏检测方法尤为重要。目前的一些检测技术以大型仪器为主,很难满足现场需要。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免疫磁珠、桥接DNA与两种不同的DNA扩增技术相结合的高灵敏、特异性检测沙丁胺醇(SAL)的方法。首先,分别在3端和5端修饰了完全抗原形成邻位连接探针,通过偶联磁珠的抗体特异性识别两个邻位连接探针,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