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传播视角下新媒体空气污染报道研究——以雾霾事件报道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传播也得到日益重视,尤其是近些年肆虐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环境新闻报道充斥着各大媒体。但不同媒体、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环境新闻报道得到的关注却大相径庭。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提高媒体的环境传播效果的方法,让媒体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本文借鉴关键词建构理论和议题建构理论,以2011年开始至今的新媒体上的雾霾事件报道为例。  首先,在第二章以“雾霾”和“PM2.5”为关键词运用百度高级搜索工具得到雾霾事件的网络新闻报道量的变化曲线,得到雾霾事件的三波重要的舆论热点。第一波舆论热点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第二波舆论热点从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第三波舆论热点从2015年2月28日至2015年3月。  其次,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分析雾霾事件三波舆论热点在传播途径、传播内容和传播模式方面的特点。  再次,第六章对比分析三波舆论热点的传播效果,通过分析雾霾事件报道对网民行为的影响和对相关政策出台的促进,总结出三波舆论热点的传播经验。  最后,第七章以三波舆论热点的传播经验为范本,对新媒体平台上的环境传播提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共识与提升环境新闻报道的专业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舆论监督是新闻学研究的热点,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舆论监督的概念、特点、舆论监督与司法规范以及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的关系等方面,而从史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观照的文章却
娱乐化浪潮对中国电视媒体的影响深刻而广泛。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也就是所谓的“脱口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受到娱乐化风潮的影响,谈话节目的形态和风格发生引人注目
近年来,中国广电媒体改革备受关注,学界及业界都对中国广电媒体给予针对性地指导。但具有天然发展劣势的西部广电媒体,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受“马太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失去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