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其次运用三元参与理论、孵化器理论、企业集群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等理论工具来构建大学科技园区域创新系统模型,深入分析大学科技园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理;同时借鉴国内外一些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通过案例比较总结这些大学科技园所具备的某些特征;最后在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我国大学科技园集约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本文研究重点主要是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反思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区域创新理论将研究型大学、科技企业集群、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及园区管理机构等视为一个自组织化的创新生态系统,重点强调各行为主体之间及其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共生共荣”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将使得各行为主体通过协同效应获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增强区域竞争优势。而大学科技园实质上就是在大学周边集聚的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大学科技园以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为中心,把大学、企业、中介、金融、政府等行为主体和各种资源要素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大学周边形成激发创新、鼓励创业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并通过这一创新系统,不断强化科技园区的集体学习和合作创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