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作为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日益成为我国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人的一生包含着诸多方面的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品德教育是众多教育体系范围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种教育,对人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之一,是道德养成的基石,因此探索德育生活化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和实施,初中生的主体性意识日益提上工作日程,同时呈现出了诸多围绕初中生的社会生活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和论述。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中,初中德育生活化出现了德育与生活脱离的现象,过分注重单向灌输,轻视双向互动,重视初中生的道德传授,忽视初中生的实践活动,使得德育生活化流于形式。如何有效地使理论的道德教育回归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如何提高德育的生活化,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的框架结构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进而确立文章的研究方法,对涉及的相关的概念予以界定。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人们经常把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归为德育教育的核心部分,而围绕人的道德品质的研究也成为德育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本章通过系统阐述生活教育的理论观点、现代德育价值观的观点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框架支撑,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初中德育生活化展开现状的分析。初中德育生活化在发展中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在实施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出现了些问题和困惑,比如说德育的评价方式过分看重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对作为个体的价值如何有效实现的问题置之不顾;教学内容过分看重德育课程传授的过程,而对生活实践活动漠不关心;教学方式过分看重学校自身的教育方式,而对家庭和社会教育方式产生疏离;教学的过程过分看重教师的单向灌输过程,而对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产生了一些偏差;教学评价方式过分看重教师的显性评价方式,而对比较关键的隐性评价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漠视。面对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以研究者的身份对问题进行清晰梳理,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要素,进而提出解决之策。第三章制约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因素分析,以初中方面的影响、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和初中生自身方面的影响为划分维度,进行因素方面的细化和划分,由于受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价值观念异化,大众传播弊端的影响,学校系统中有关德育方面的的内容、方法、目标以及评价方式各个部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学生主体性地位下降,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行动,滞缓了德育生活化的进程,影响了德育生活化。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如何提高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对策。初中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对策探悉都可以说是一种需要集体探索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包括学校、家庭和初中生个人等各个方面的精诚合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论文提出的主要对策是:从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上开展工作,发挥德育目标统领生活的作用;有效地缔造出一种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联动的需要情感来陶冶生活的情境;初中生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强化道德养成教育。希望通过初中德育生活化的研究,为今后开展德育进生活工作提供些许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