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分析家庭资产配置方式对农民工社会信任的影响关系。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民工实现向市民的转变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要阶段,因此聚焦于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依据博弈论“囚徒困境”理论模型的解释,社会信任是由人们的交易行为产生的,而家庭资产配置作为交易行为的一种,必然会对人们的社会信任产生影响。同时,农民工收入作为衡量农民工客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已被证实会对农民工的社会信任产生正向影响。而基于农民工收入水平之上的家庭资产配置方式对农民工社会信任的影响关系研究却还未涉及。因此,本文从农民工家庭这一研究视角出发,研究家庭资产配置方式对农民工社会信任的影响关系。本文通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针对家庭资产配置方式的不同对农民工社会信任产生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囚徒困境”实现的纳什均衡会导致交易双方的不信任,而家庭资产配置方式能够通过重复博弈、团体约束、订立契约等方式促使交易双方建立信任关系。因此,本文依据此理论分析,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样本量的充足性,将农民工家庭资产配置方式主要划分为农民工家庭收入、金融资产、动产、经营性资产等几个方面,而将农民工社会信任依据不同的对象区分为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对以上影响关系做出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农民工家庭可支配收入对农民工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均产生显著影响,在对农民工家庭收入和户籍因素做进一步区分后发现低收入农民工家庭收入变化对社会信任不产生影响,而高收入农民工家庭在拥有非农户籍时显示正向影响,农业户籍显示负向影响;(2)农民工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中现金和活期存款对社会信任均不构成影响,定期存款和借出款影响关系显著;(3)农民工家庭动产中家用汽车购置显著正向影响;(4)农民工家庭经营性资产中固定资产对社会信任并不构成影响,流动资产构成显著负向影响。本文从农民工家庭视角出发,研究家庭资产配置方式对农民工社会信任的影响关系,以一个新颖的角度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并试图通过研究家庭资产配置方式的优化,对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关系做出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