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问题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低碳经济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衡量某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便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立足于国内外低碳经济现有研究状况,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特点,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社会科技、环境管理等4个方面收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22个指标的统计数值,并利用灰色关联法从其中筛选出16个指标,构建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大兴安岭地区2001~201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与国内平均水平的对比,得出大兴安岭地区在过去10年间,低碳经济综合指数在0.3642~0.5614之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良好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利用GM(1,1)预测模型,对评价体系内各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至2011~2020年,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经济综合指数虽然稳步提升,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的优势差距逐年缩小,地区资源禀赋和环境质量的优势逐年淡化。为维持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示范作用,根据体系内各指标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挑选预测值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的7项指标,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建立优化方案,结合理论最优结果和大兴安岭地区实际情况,以低碳经济综合指数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作为地区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并依据各指标在备选方案中的优化条件进行比选,从指标贡献程度、提升难易、环境管理水平、资金投入等方面综合考虑,并最终确定优化方案。经优化后,大兴安岭地区2020年低碳经济综合指数可达0.8100比预测值0.6964提升1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41%。针对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优化方案,从提高经济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环境管理4个角度提出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措施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