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关联性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789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次级贷款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品占世界资产价值不足5%,其风险却能依托日益全球化的金融和贸易联系传导到各个国家,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受此影响,系统风险尤其是银行部门的系统风险越来越受到各国监管部门以及学者的重视。国内外系统风险事件的共同点是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导和溢出效应,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是风险得以扩散和放大的必要条件。2019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关联度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一级指标之一,从侧面印证了银行之间相互关联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银行间相互关联的不同形式及其对系统风险的影响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银行间的实质性关联可以分为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直接关联是指银行间的契约关系,具体形式包括银行间同业借贷等;间接关联是指共同的风险敞口,具体形式包括银行贷款相似性、银行之间基于股权质押的关联等。本文构建了基于不同连接形式的商业银行间网络,探究了影响银行间同业借贷网络中系统风险的因素、银行对公贷款呈现相似结构的原因,以及银行之间基于股权质押的联系对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除此之外,本文还将不同形式的相互关联与银行系统风险联系起来,量化了不同传染渠道对系统风险的动态影响,解释了银行对外关联与其个体风险及系统风险的关系,对把握银行系统风险的历史演变以及多角度防范系统脆弱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有以下四个方面:(1)针对银行双边风险敞口不可得的现实情况,本文利用贝叶斯方法,基于185家商业银行在2013年至2017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在不同的网络结构设定下构建吉布斯抽样器,根据大量银行间同业资产及同业负债分布矩阵的样本,考察了每个商业银行在负面冲击后违约的概率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同业借贷网络的结构能够显著影响银行的系统风险和违约概率。当网络连接概率处于中等水平时,冲击影响的范围最广;在完全网络结构下,风险分担的作用大于风险传染。总之,银行同业借贷既可以分担风险,也成为了风险传染的渠道,这种功能的转换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的相互作用:冲击的性质,例如冲击的规模,受冲击银行的数量以及冲击涉及的银行类型;清算时资产的贬值程度;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特征。如果仅考虑银行同业借贷渠道,样本期内最稳健的银行系统是在2017年,而2014年的银行系统最脆弱。(2)针对多数文献关注银行之间的直接联系,较少涉及间接联系,本文重点分析了以银行对公贷款分行业相似性为代表的间接关联,从贷款存量和贷款增量两个角度,采用雅卡尔相似度、基于欧式距离的相似度以及余弦相似度三种不同的相似性度量方式,描述了银行间对公贷款相似性网络的时间趋势特征和截面特征,并探究了商业银行形成相似结构对公贷款的原因,补充了银行关联性领域的研究。银行之间的直接关联在危机时表现为风险传染的“多米诺”效应,而银行之间的间接关联则在危机时表现为风险传染的“爆米花”效应,两种关联都是系统风险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加入了新形式的间接联系以把握真实市场中存在的多样化的系统风险传导渠道。研究发现,贷款余额的分行业相似性有很强的“空间效应”,即拥有相似经营区域的银行会有相似的贷款分行业结构。贷款相似性还与银行在各类财务指标的差异有关,包括规模、盈利能力、负债结构、资产结构、杠杆率、预期的信用风险以及对公贷款分行业集中度。这些因素平均能解释公司贷款存量分行业相似性程度约20%的横截面变化,在2013年甚至有33%。其中,规模相近、对公贷款的行业集中度相近、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相近以及预期信用风险相近在多数年份里都可以显著地解释不同银行之间相似的对公贷款分行业结构。另外,银行系统整体的基于贷款存量的分行业相似性在2012年达到最高,随即持续下降,2016年后趋于稳定,基于贷款增量的分行业相似性则从2013至2014年开始下降,2016年后又逐渐上升。股份制银行相对于全体样本银行一直有最高程度的贷款分行业相似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相似性则是在2012年前较高,而2013年之后开始大幅度下降,之后一直稳定地处于低位。但是相较于同类别的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分行业相似性程度在整个样本期内都高于其他银行。(3)股权质押交易在极端的市场情况下使金融机构有相似的风险敞口,是有条件的间接关联的一种形式。另外,有很多文献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研究股权质押交易带来的估值风险和经营风险,但是很少有文献讨论股权质押交易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本文将基于股权质押交易的有条件的间接关联纳入到银行间相互关联和系统风险的分析框架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个领域的实证研究。根据上市公司公开的股权质押交易数据,本文构建了金融机构之间基于股权质押联系的网络,应用网络分析工具揭示了这一有条件的间接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化趋势,描述了不同类别金融机构组间以及组内关联性的变化趋势,并量化了基于股权质押联系的网络以及股价波动溢出效应之间的时变关系。结论显示,政策变化能够显著影响股权质押交易的形态,并同时影响金融机构间基于股权质押关联网络的连接程度,基于不同形式股权质押联系构造出的金融机构网络也具有不同的结构性特征。另外,网络中度值较高的金融机构倾向于和其他机构,特别是度值相近的其他机构形成权重较高的连接,尤其是在开启场内交易到质押新规实施的这段时间。基于股权质押联系的金融机构网络与金融机构股价波动风险溢出效应在股市异常时期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但在股市平常时期则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股权质押联系只在市值大幅度缩水、被质押股票所有权转移风险较大时才会显著地影响到金融机构的市场表现。(4)针对传统模型中割裂基于不同传染渠道的风险度量以及系统风险总体度量的问题,本文将三类表现形式的银行间关联度与以SRISK和△CoVaR为代表的系统风险总体度量联系起来。本文基于△CoVaR的核心思想构建了银行间风险溢出网络,量化了不同表现形式的银行间关联网络对股价风险溢出网络的贡献,揭示了不同关联网络与风险溢出网络之间相关关系的时变特征。此外,对银行间相互关联网络进行降维,提出了银行在系统中不同角度的重要性度量,分别解释了同业借贷关联、对公贷款分行业相似性的关联以及基于股权质押融资的关联所反映的银行系统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银行对外关联可能存在的外部性。研究发现,以SRISK和△CoVaR两种方式度量的系统风险较高的商业银行,均有较大的规模、较高的贷款占总资产比重以及较低的对公贷款行业集中度。商业银行贷款的同质化会降低银行的个体风险,但也会提高银行对系统风险的贡献程度,这说明银行在这方面的对外关联是一种可能产生负外部性的过程。基于股权质押交易对外关联较多的银行有显著较低的股价波动风险,其以SRISK度量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则显著较高。基于△CoVaR的上市银行股价收益风险溢出网络在不同年份被不同形式的关联性所驱动。三类反映具体联系的网络在多数年份与风险溢出网络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当某类交易活动给银行带来较高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反映在风险溢出网络中。
其他文献
社会急速发展变迁和经济生活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新型税收关系,不断打破与新型经济关系难以适应的旧的税法概念体系,冲破与新型交易事项不相适应的旧的税法规则体系,致使税法漏洞频繁出现而又应当得到切实填补的事实是本文研究的现实起点。作为税法解释赓续及税法发展形成重要途径的税法漏洞填补,基于税法的“大量法”特性及其漏洞的“流变性”特有属性,因而也应当具有其“类型化”特殊品性。因此,本文并不打算对税法漏洞做一种穷
2016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征纳合作”概念。此外,《“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立税务机关、涉税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及其行业协会和纳税人三方沟通机制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也曾多次强调“征纳沟通”的重要性。在现行税收法律规范视野中不乏征纳合作的具体制度,预约定价和税务行政诉讼调解已经立法,预约裁定、申报修正、税务行政复议和解、税务行政
用纳米SiO2作为氨基硅酮弹性体的催化剂,对真丝针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整理后真丝针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由200.12°提高到255.58°,具有较好的耐洗性能,且不影响织物的其他服用性能.
利益问题向来是一个关切人们生存与发展、自尊与得失的本原性议题。人类对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竞逐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调节经济利益需求的关系矩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一方面较大程度上助推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向,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时空转换;但另一方面,“新”与“旧”“前”与“后”两种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碰撞出的激烈“火花”,径直导致了价值观整合陷入困境,进而使马克思
2.取得色调的方法在摄影造型实践中,画面色调的确定,要根据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内容、主体物象特征和要表达的感情等因素来考虑,色调不是五颜六色的平均对比,而是通过大与小或多与少而形成的色彩倾向,这种色彩倾向称为画面的"主调",也叫"基调"。它的选择和确定过程就是所谓的画面"设色"。一般来讲,在商业艺术类题材的静物摄影创作中,是完全可以按照主观意
期刊
2007-2009年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主权债务危机,使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成为学术界和政策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系统性风险会对金融部门造成重大损害,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肯尼亚,系统风险的研究及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宏观审慎政策分析的研究很少。针对非洲,特别是东非和中非的银行系统,本论文是首次进行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政策分析的研究。本论文首先提出了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然后在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的基础
近年来,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上市公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的信用风险以及其他资金违规使用等不时发生,给银行带来了大量不良资产。因此,提高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降低贷款违约率,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银行账户资金流动是企业经营活动在财务上的表现,正常账户的交易流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资金流动是满足正常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但一些不正常的资金流动,不仅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而且触犯
一直以来,垃圾填埋场、废弃的动物饲养场和制造厂等废弃物管理场所都是全球城市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这对于土地面积有限的城市区域来说,情况更是如此。这些挑战不仅来源于废物处置土地空间的限制,而且来自于当垃圾场被废弃后如何对废弃的土地再重新进行利用。现有研究表明,废弃地回复包括垃圾深埋、焚烧、土地重建等多种土地改造或再利用方式。但是,每一种废弃地处理方案的选择,决策者必须根据经济价值评价或成本效益
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是幼儿教师宝贵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亦是其专业发展的现实基底。教育生活原初的关怀性、交往性、审美性、超越性等是意义生发的根本。追求一种诗意栖居式的教育生活本该是作为化育启蒙阶段的幼儿教师该秉持的教育理想与初心,是其意义生活的旨归。然而当前制度化背景下工具理性对于幼儿教师教育生活的冲击,以及幼儿教师教育生活固有的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理性与非理性、经验性与超验性以及为我性与为他性等的矛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拟通过研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层变革。但相关研究聚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涵、教学方法、测评工具、能力表现等,对该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大学期间不同性别学生在该能力上的增值研究更少。开展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的性别差异研究有利于科学解释不同性别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特点,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经验证据。为研究该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性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