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杂剧舞台表演艺术主要体现为:一是虚拟艺术。虚拟艺术源于中国文化的写意性和元代之前的各种表演艺术,在元杂剧中具体分为舞台表演动作的虚拟、舞台表演时空场景的虚拟、舞台表演代物拟物的虚拟等。二是程式化艺术。程式化艺术的内在源头是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这一艺术在艺术领域具有普范性,在元杂剧中既体现为表演程序之程式化,如冲末冲场、上场程式、一人主唱模式、下场模式、断喝断词收场模式等,又体现在表演科范之程式化方面,如生活细节表演的程式化、步法表演的程式化、场面表演中科范的程式化等。还体现为台词之程式化,如人物上场诗的程式化、人物说白的程式化等。元杂剧舞台表演已形成完整的角色体系,此种体系源于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等发展而成,分为旦、末、净、杂四大类,又各分若干小类,角色已有较为明确的分工,且对于主要角色均有不同素质要求。元杂剧舞台表演艺术对后世戏剧如明清传奇、京剧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