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的人性书写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先锋文学浪潮中脱颖而出的先锋文学代表作家,写了许多差异巨大的作品。先锋时期,余华以其独特的创作观念和特殊的创作视角描绘了一个个残暴阴暗、荒诞离奇的世界,暴露了人性的丑恶。九十年代,余华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作品开始平易近人,展现了苦难生活中人性的美好。到了新世纪,余华开始叙写现实,作品受到了赞扬与批评两种不一致的评价。纵观余华在不同阶段创作出的差异巨大的小说作品,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虽然他的创作风格在不停地调整,但是其小说对人性的表现却是始终如一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余华小说的人性书写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立足于国内外余华研究现状,从人性书写的角度出发,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打算选取余华不同创作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分析余华小说的人性书写为主,力求对他的人性书写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从而推进对其作品的深入理解。  余华的小说创作由于风格的转变一般分为先锋时期的作品和转向民间以后的作品,在这个转变中我们能够明显地发现,他对人性的书写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试图对余华小说中的人性书写以及余华对人性的思索进行深入讨论,全面剖析余华小说的人性书写及其价值与意义。第一部分主要选取余华先锋时期的作品《古典爱情》《现实一种》《一九八六》与新世纪的《兄弟》作为研究对象,从生存困境中人性的恶、欲望中人性的沦陷、文革中人性的异化三个方面研究余华小说对人性畸变的审视。第二部分主要选取余华转型之后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为研究对象,从朴素的生存意志、人性的仁爱与宽厚、面对苦难的幽默情怀三个方面研究余华小说对美好人性的追寻。第三部分主要在前面两部分中对余华作品人性恶的审视与美好人性的追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生存困境的揭示、人性救赎的途径、生命意义的探寻三个方面探讨余华小说人性书写的价值与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在阐述对“中国现代意识”和“知识分子使命”的认识基础上,将三十年代现代主义实验小说家施蛰存放入当时大的文化环境中,从考察他在文化活动中建构现代意识的努力入手,最终
该文试图从一新的角度探讨西方近、现代文坛上几对主要文学思潮与流派的相互关系问题.在确认诸文学思潮与流派即文学五光十色的"主义"间确实存在的相对性,进而阐明文学思潮和
科学幻想小说的翻译和创作在清末民初的小说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不仅可以把握中国科学幻想小说的发展脉络,了解其主要特点,尽可能地还原二十世纪初中国
鉴于在一个民族内部精神文化诸因子之间的同构关系,尤其是诗歌、神话和宗教有文化上的同源关系,该文从文化分析入手,整体上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考察比较两国古代主要的
《故事新编》和《将军底头》两部历史小说集,一个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奠基之作,一个为中国现代历史心理分析小说开创了先河.鲁迅和施蜇存在不同的创作背景下拓展了历史小说
该文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先锋小说的文体特征:一、作家写作视角的平视化特征.二、个体时间的强化.三、故事结构的错位与空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85周年。8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应该认真学习党史,这对
临潼方言属于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关中片,是曾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重要方言。但是,由于受方言学界研究重语音,不重词汇、语法观念的影响,学者们对方言早期的研究多集中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1-2]。我国酸雨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酸雨污染了土壤,导致土壤酸化,进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酸雨严重制约了一些地区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