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技术制备大多孔PLGA微球用于关节炎药物筛选的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骨组织在人体关节中的主要作用是润滑和防止磨损,但是由于长期的关节磨损或者关节疾病可能引起软骨组织病变,将会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关节炎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关节炎患者常常会伴随着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关节炎最终可能导致患者行动不便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研究背景,本论文利用微流控技术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原料,利用明胶(Gelatin,Gel)为致孔剂,制备了PLGA大多孔高分子微球支架,并分别通过与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球状微组织以及成骨-内皮球状微组织,两种复合球状微组织再分别复合水凝胶加以固定构建出上层为软骨组织下层为成骨/内皮组织的关节单元模型,然后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发生病变构建关节炎模型,最后用于关节炎药物筛选的研究。首先,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PLGA大多孔微球支架并进行表征。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管道设计搭建T型微通道,并配制浓度为2%的PLGA溶液和浓度为6%的Gel溶液,以及浓度为2%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溶液。利用微流控液滴剪切原理得到大多孔微球,制备得到的大多孔微球粒径分布在350μm-700μm之间,孔径分布10μm-60μm之间,粒径均一,孔径较大,形貌较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后表明,与原材料相比,大多孔高分子微球官能团、晶型、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未发生明显改变。通过体外降解实验降解6周后体外降解失重率达到90%以下,说明微球支架在体外具有较好的降解性。其次,将细胞与微球支架共培养,并在体外构建球状微组织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研究。首先考察微球支架悬液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球支架不会影响细胞的形貌,也不会影响细胞的增殖生长。然后考察细胞在大多孔微球支架上的增殖、黏附以及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在微球支架上不断生长增殖,且生长状况良好,并且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后细胞在微球支架上的分布,比较结果发现动态培养更有利于细胞在大多孔微球支架上生长增殖,动态培养7天后发现细胞基本可以长满于大多孔微球支架上且细胞可以延伸生长到支架内部。并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表明体外构建的微组织可以表达软骨特异性蛋白,说明微组织初步构建成功。综上所述可以用动态共培养的方式在体外构建软骨球状微组织和成骨球状微组织。接着,在体外构建关节炎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研究。利用水凝胶对体外构建的微组织进行固定,从扫描电镜图中可以看出水凝胶具有孔洞结构有利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以及气体的交换。水凝胶分别与体外构建的微组织混合后,可以通过蓝光照射固化交联构建出下层为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的球状微组织,上层为软骨细胞的球状微组织结构。构建该组织结构可以模拟关节模型,然后通过LPS诱导发生病变,构建关节炎模型。通过CCK-8法考察不同浓度LP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PS浓度为1μg/mL时,几乎不会对细胞活性有影响,当LPS浓度为10μg/mL时,对细胞活性具有较小的影响。考察不同浓度LPS对构建出的微组织作用不同时间段后,用试剂盒考察测定微组织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5μg/mL的LPS作用48 h后,微组织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最高。故选择脂多糖导致发生关节病变的最佳浓度为0.5μg/mL,最佳作用时间为48 h。最后,研究姜黄素对构建的关节炎模型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细胞的毒性,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用浓度为10μg/mL的姜黄素对细胞作用48 h,从细胞形貌的变化和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上可以看出10μg/mL的姜黄素对细胞已经具有毒性。当姜黄素浓度为8μg/mL时,既不会改变细胞形貌也不会影响细胞的生长。所以采用8μg/mL的姜黄素作为最佳给药浓度。采用CLSM观察8μg/mL的姜黄素对关节模型预处理4 h后,姜黄素被细胞吞噬。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姜黄素预处理后可降低LPS诱导的关节炎模型组织IL-1β、TNF-α炎症因子水平,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是对关节软骨的一种保护机制,也进一步证明本文中构建的关节单元模型可以用于药物筛选的研究。综上所述,基于微流控技术可成功制备PLGA大多孔微球,在体外具有可降解性;大多孔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C518细胞和MC3T3-E1细胞可以在大多孔微球支架上黏附、生长和增殖,可构建出成骨球状微组织和软骨球状微组织;复合水凝胶固化后可以构建出下层为成骨/内皮细胞组织,上层为软骨组织的关节模型,并且利用LPS诱导该模型构建出关节炎模型用于姜黄素筛选的研究。本课题有望为构建新型的关节炎药物筛选模型提供一个潜在的可行方案。
其他文献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BPMSM)是一种将磁轴承技术与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相结合的新型电机,其具备无机械摩擦、清洁、噪声低等优势,克服了传统电机因轴承摩擦引起的转速限制难题,适用于各种高速领域。然而目前BPMSM调速系统仍采用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的方法,缺乏针对BPMSM特性的转速控制研究,并且在BPMSM基速以上
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众多的结构形式中以较为突出的抗震性能受到重视,大量震害表明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能够形成多道抗震防线,研究此种类型结构的地震响应对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17层钢框架-纤维增强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模型,提出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结果,研究结构的易损性以及影响易损性的主要因素。(1)运用SAP2000建立结构模
游记文学《长春真人西游记》是研究早期蒙古历史的重要原始资料,同时也在研究中世纪中国道教发展状况、成吉思汗西征历史记录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由英国汉学家阿瑟·韦
在20世纪的上半叶,欧洲政治与社会的变革促使音乐创作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即大力提倡音乐向传统音乐的“回归”。许多作曲家尝试将传统音乐中特别是巴洛克主义时期与古典
目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制备SD大鼠抑郁模型,通过应用GABAB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以及TREK-1通道拮抗剂进行干预,探讨GABAB受体调控
目的:探究讨论老年人血浆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扩大的周围血管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数字图像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互相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其能以紧凑的方式传达大量的信息。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图像篡改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开源的下载到很多有着完善功能的图像篡改软件。而许多恶意的篡改者应用其对数字图像进行篡改,同时这种篡改对于人们来说,又很难在视觉上进行直接的辨别与检测。因此,为了重新建立人们对数字图像的公信力,迫切地需要开发一种可靠的且有效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大型洞穴、溶蚀孔洞和裂缝。由于沉积环境复杂多样、成藏时间早、埋藏深度大、后期又经历多次的构造演化的原因,因此其储集空间分布具有不连续、高度离散,非均质性极强的特征,这使得油藏流体的流动规律复杂化。本文以塔河油田为试验基地,优选高压注水技术示范区,研究、制定高压注水政策分析方法及应用,运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常规的水驱黑油模型。为了更好地应用缝洞型
借助纳米材料构建超灵敏分析方法,可以检测血清中的痕量标志物,实现早期识别。在众多分析方法中,电化学检测和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已被普遍用于检测血清标记物。以纳米材料为
无轴承异步电机(Bearingless Induction Motor,BIM)在传统异步电机的定子绕组上叠绕一套用于产生悬浮力的绕组,实现其“悬浮”运行,具有无摩擦磨损、无需润滑、寿命长等优良特性,在精密机械制造、飞轮储能、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凸显巨大应用价值,是目前特种电气传动领域和磁悬浮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5214)的资助下,对BIM悬浮机理、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