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氮沉降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内涨幅近一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绝大部分陆生植物物种的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AM真菌可为植物提供氮(N)、磷(P)等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元素循环及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土壤N肥力的增加会改变AM真菌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但在土壤N增加的情境下,AM真菌如何影响植物生长及群落组成?这一问题目前仍所知甚少。本研究通过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设立长期施N(0、5、10和15 g N m-22 yr-1;对应为N0、N5、N10及N15)及菌根抑制(添加及不添加苯菌灵)交互处理样地,结合在温室内设置施N(0、50和100 mg N kg-1土;对应为N0、N1及N2)及AM真菌接种(接种及不接种Funneliformis coronaturm)短期实验处理(供试植物:高粱,Sorghum haipense),研究了不同土壤N肥力下AM真菌对植物的影响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续6年的野外施N及苯菌灵添加均显著降低了AM真菌的总侵染率、泡囊侵染率以及根外菌丝密度。施N及苯菌灵处理均显著增加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植物N含量,但两种处理对植物地下生物量及植物P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的菌根生长效应(MGR)在N5处理中为显著负效应,N吸收效应(MNR)在N5和N10处理中为显著负效应,而磷吸收效应(MPR)则不受各施N处理的显著影响。施N及苯菌灵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且对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有显著的影响。(2)通过4个月的温室实验处理,结果表明,施N显著降低了高粱根系中的AM真菌总侵染率和泡囊侵染率;同时,施N显著增加了高粱地上生物量,但却降低了地下生物量。在三种施N处理中,接种AM真菌均显著提高了高粱的地上生物量、植物总N和植物总P含量,且施N及AM真菌接种对高粱生物量和总N含量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高粱的菌根生长效应(MGR)、N吸收效应(MNR)以及磷吸收效应(MPR)在各施N处理中大多表现为正效应(仅有N1条件下的MNR为无显著正效应),且均随土壤N肥力的上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综上,本研究发现土壤N肥力的增加会显著降低AM真菌侵染率;在植物个体水平上,AM真菌的侵染促进了植物生物量的增加及N、P元素的吸收,且植物的菌根效应随土壤N肥力的上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群落水平上,虽然土壤N肥力对植物的菌根生长及N、P吸收响应无明显影响,但AM真菌的存在能缓解施N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负影响作用,表明AM真菌对N沉降情境下的植物多样性维持具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