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影响因素——基于2014年中国大学教师调查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被视作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一个稳定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2003年和2014年的两次全国大学教师调查中,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想要离开学术职业系统,一旦这类流失真正发生,那无疑会使得大学学科梯队被打乱,人才断层重新出现,教师队伍补充困难,整体素质下降,直到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发展的后劲,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但由于教师流失意向常产生于教师流失行为之前,因此可以通过抑制大学教师流失意向来规避教师流失问题。于是,本研究尝试使用莫布雷离职理论、普莱斯离职理论和工作嵌入理论对我国大学教师流失意向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并通过分析模型中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系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流失意向形成的原因,进而对抑制我国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形成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研究中将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体变量、家庭变量、工作变量、组织内部环境变量、组织外部环境变量和结构化变量,并通过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满意度两个中介变量,从离职和留职两个视角使用2014年中国大学教师调查的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和Ordered 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形成主要受当前工作环境的影响,其中职称、期望收入差距、工作压力和高校集权程度影响最为显著;职业满意度低和自我认可度高也是产生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原因之一;非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诱惑和外部的信息隔阂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形成。  针对上述结果,本研究认为抑制大学教师流失意向形成的对策有:从提高收入、提供科研支持以及增强教师话语权等方面改善大学教师工作条件;鼓励大学教师适度社会兼职,破除信息隔阂;鼓励高自我认可度的教师,如青年教师,同时安抚低职业满意度的教师,如老教师等。通过上述对策,抑制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形成,将有助于规避教师流失,从而保证我国大学教师队伍的教师数量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给学生学习角色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学生学习方式作了新的定位.学生会学是课改的新理念,教学生会学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该模式主要是运用情报的功能作用来指导警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是信息化的产物。信息化的历史潮
因为写我父亲年谱的需要,近年来我走了几个档案馆去查阅相关的历史档案资料。档案馆都是国家事业单位,然而他们之间办事作风、服务态度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这是我所始料不及
嘉定城最早是宋代建的,“嘉定”的名字, 本就得自宋宁宗(赵扩)的年号.但当时筑的城墙只是土城,直到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农民军首领张士诚,遣手下将领把土城改建成砖石
医学院校的助教规范化培训,是指对医学院校新进教师(助教)实施以帮助其巩固教育教学及专业知识、提高其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为首要出发点、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发展重点的一系列科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
本文从变压器基本信息、行为特征、成本特征等维度建立变压器状态预警特征标签、缺陷模式特征标签,同时对变压器多维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建立了变压器差异化运维策略模型,包括
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园区经济所表现出的强大竞争力,和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园区已成为世界各国参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