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fw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沛东是活跃在我国新时期乐坛的著名作曲家之一。在30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徐沛东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给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展现了时代精神,同时促进了我国音乐文化及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掀开了雅俗共赏的新篇章。因此,对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对我国民族声乐创作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主要分民族层面和个人层面,而徐沛东恰恰是从民族和个人两个层面进行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并且突出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在徐沛东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中,《爱我中华》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宏伟景观,《黄河渔娘》讲述了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的精神代代相传,《梅花引》赞扬了不惧恶劣环境的新时代知识分子的高洁形象等等。这些歌曲在突出民族性与时代性艺术特征的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对人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进行了艺术的表达。深入理解和分析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对于传递社会正能量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徐沛东相关资料为基础,结合作者自己的演唱和学习实践,从作品实例分析入手,结合三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对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探寻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旋律、语言、手法等特点,并提出了一些把握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教学建议,希望能通过“抛砖引玉”的形式,引起广大民族声乐作曲者和声乐教育者及演唱者对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研究的重视。本论文通过全面系统地研究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艺术特征,并结合作者的演唱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介绍徐沛东以及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继而分析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艺术特征,然后分析其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手法,并选择《爱我中华》等三首典型歌曲分析徐沛东代表性民族声乐作品的特点和艺术处理,最后提出把握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一些教学建议。论文的体系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相关文献综述以及撰写本论文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第二部分:对徐沛东的音乐成就进行介绍,并分析影响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因素。第三部分:对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先分析其,然后从宏观的历史层面分析民族性,再结合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鲜明特征分析时代性。第四部分:分析徐沛东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手法第五部分:以《爱我中华》《黄河渔娘》《梅花引》三首歌曲为例,具体分析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特点,最后就三首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对当代中国世界观话语建构分析目的在于拓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国家软实力战略的研究。崛起中的中国需要有清晰的世界观,并将其作为外交战略制定的重要依据。根据沃勒斯
“陟降”一词在《诗经》中凡四见,如:《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周颂·闵予小子》:“念兹皇祖,陟降庭止。”《周颂·访落》:“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周
异文化会在交际中产生趋同倾向,中西文化亦是如此,本文试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互相尊重”与“互相帮助”,“沟通”与“沉默”,“平等”与“尊牟”的互相渗透中阐述中西
为了科学地逆向开发高质量的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并验证它们的产品质量,该文对逆向开发的轮毂轴承单元与正向开发的原厂件的区别进行了介绍。重点从轮毂轴承单元的发展历史、产品
风云3C卫星微波湿度计(MWHS)增加一组频点为118.75 GHz的氧气吸收通道,该组探测通道与微波湿度计(MWTS)中的50~60 GHz的氧气吸收通道综合发展一种云检测方法。应用高频和低频
基于风云三号卫星(FY3)搭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通道资料,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整个中国区域4个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2012年8月
<正>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从五十年代已开始进行,而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术研究则可以说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在这期间,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和中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需要的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普遍出自高职院校。在就业压力下,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片面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使得高职人文教育
为了减少云闪对各种空间飞行器和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失,同时研究雷暴活动物理机制以及云闪时空分布规律,开展云闪定位算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闪电定位原理及其基本方法,
伊朗核问题是核武器扩散历史上的重要环节。自二战末期美国成功试验并使用了核武器以来,核武器就成为了国家间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美国拥有核武器以后,苏联,英国,法国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