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景观对驾驶心理调适作用规律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roc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是公路交通安全的瓶颈路段,也是公路道路事故的频发路段,由于隧道交通环境的特殊性使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其中由驾驶员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数量较多,所以研究隧道段驾驶心理变化过程及隧道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已成为保证道路安全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隧道景观对驾驶心理的影响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根据隧道环境的特殊性,研究隧道景观色彩与景观面积对驾驶员心理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隧道景观设计和布置策略,为公路隧道提供相应的安全理论建议。
  从分析隧道事故和隧道驾驶的特征入手,探讨了公路隧道事故的成因;从交通心理学和视觉特性的研究入手,分析驾驶心理学与人眼视觉机制和隧道环境之间的关系。依据驾驶人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和视觉功效,确定出驾驶人的心理指标,分别为心率和反应时间。将隧道景观从空间围合度和色彩度的角度进行量化,并建立景观围合度和景观色彩值的数学模型。根据室内模拟实验,结合理论模型分析,确定了隧道段驾驶员心率、反应时间变化与隧道景观色彩值的关系,得出隧道段的驾驶心理规律。同时通过SD调查法研究隧道景观围合度与驾驶人视觉舒适性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隧道景观的驾驶心理与隧道环境特征、隧道景观色彩的具体关系,并且建立数学关系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和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对驾驶员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对隧道景观实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景观下的心理舒适性并为隧道景观布置和设计提出相应建议。
  最后研究表明隧道景观色彩值与景观围合度对驾驶员的心理指标有显著影响,隧道景观照明的色彩尽量选用色彩值较高的蓝色和白色进行布置,能有效改善驾驶员心理的紧张和烦躁情绪;在进行隧道景观设计时可以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对隧道内侧壁进行景观的布置或者加大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适当加入植物等景观,以提高隧道景观围合度,从而改善驾驶员的视觉舒适性。
  研究成果能一定程度完善公路安全保障理论,对公路隧道景观环境设计、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高铁已成为人们城际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接运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升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服务水平,为高铁出行乘客提供“准门到门”的运输服务,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对需求响应式接驳公交系统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乘客出行需求特性,综合考虑运营企业和乘客两者的利益目标,提出了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但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染问题,能源短缺等问题成为困扰城市管理者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来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鉴于电动公交零排放、低噪音、行驶平稳的特点,已逐渐成为使城市地面交通中的主要工具。但由于城市公交系统发展滞后、调度方法低效,公交企业运力不能匹配不同站点的客流需求,以至于如今公交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出行分担率越来越低导致大多数城市拥堵
学位
伴随区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短途城际出行需求激增,其中道路客运方式依旧占主导地位。在互联网技术赋能下,定制客运成为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城际定制客运是道路客运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备极大地发展潜力,备受业内的关注。这种新兴的道路客运经营模式具有灵活、小批量的出行优势,能及时精准地响应大众出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方便、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城际定制客运运营线路优化问题是吸引客流和提高服务效能
学位
作为跨座式单轨车辆牵引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受电弓的正常工作是列车正常平稳运营的保证。重庆轨道公司运营实践表明,单轨受电弓的运营安全与可靠性已经成为单轨车辆可靠性的重要关注点和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对于跨座式单轨车辆受电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受电弓可靠性的研究更少。本文根据重庆轨道公司某单轨线路受电弓故障数据对跨座式单轨车辆受电弓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维修策略建议,以保证跨座式单轨的运行安全可
双馈轴带发电机系统是船舶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船舶电站模拟仿真训练内容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本身结构复杂、仿真难度大,故以往的船舶电站模拟器依旧采用传统的同步式轴带发电机。本文对双馈轴带发电系统做了深入的研究,对一些组成部分进行了精确的建模与仿真。为了区别于传统的同步式轴带发电机,并且跟进船舶机电设备的更新步伐,对新型的船用双馈轴带进行了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研究。为研发双馈轴带模拟操作平台奠定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汽车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系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智能汽车系统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对于驾驶室外部交通标志及信号灯等环境的检测至关重要。传统交通信号检测算法速度慢、准确性低、鲁棒性差,因此通过改进传统算法达到对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的精确检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实现本文对于交通标志及交通信号灯两类交通信号物体的精确检测,提出了
科技发展,交通先行,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交通大动脉,每天承载巨量的客流。而其作为一个较为封闭、复杂、人流密集的系统,因轨道交通站点发生突发事件而造成站点运营故障,在造成运营中断站点客流积压的同时,还会造成相关联车站、线路的暂时运营中断并增加客流延误,严重情况下更会危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及轨道交通线网的全面运行崩溃。因此,须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突发事件导致轨道交通站点故障的整个过程,深刻剖析故障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综合枢纽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传统铁路综合枢纽往往选址于城市边缘处,仅仅发挥着客流集散的作用。基于居民及乘客对于铁路综合枢纽的商业需求,作为全国新兴的商业及枢纽模式的高铁枢纽商圈复合形态应运而生。作为城市主要交通方式的出租车在此形态下其需求有何特征,商圈及枢纽两种用地属性结合到一起后出租车需求时空特征会产生何种不同的表现,对于居民的出行会产生何
学位
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但日益增长的客流使其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换乘车站作为轨道线网的重要节点,是城市居民日常集散换乘所在地,换乘车站内部,客流流线密集交织,换乘线路复杂,尤其在早晚客流高峰时段,乘客换乘效率低,车站服务水平下降,极易出现拥堵现象,进而产生瓶颈,导致车站承载能力降低,同时增加内部安全隐患。为解决拥堵问题,提高车站承载能力,本文对车站瓶颈识别与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显著增加,天气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实践证明,恶劣天气会引起城市交通走廊客流较晴好天气发生较大变化,且在恶劣天气影响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探寻天气影响下的居民出行决策规律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因此,本文对不同天气状况下城市交通走廊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展开深入研究,揭示雨、雾、高温天气对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