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药交流史纲要--外来医药学对中医药学体系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blinz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中外医药交流为纲,取大量的历史资料、人文资料、医药资料,上溯尧舜时代 的神话传说,下迄清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上下五千年,概要地论述了中外医药交流的历史.因其主要内容,皆以条文形式阐述,故谓之"中外医药交流史纲要".该文由三部分组成:一、引言:论述了中国医药学形成和发展的概况.指出中医药学是在其母体-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其发生、发展及对外交流,皆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其对外交流亦深受其影响.二、正文:共分五章.先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五个发展、交流阶段.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分时期阐明各个历史阶段中外医药交流的主体内容及其交流特点.三、结论:该部分内容为全文的总结.首先,对中外医药交流的成果与不足进行了概括性的评诂;其次,对中外医药交流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进行了透析.结论的的观点是:中外医药交流的特点是中国对周边国家输出的多,而吸进的少.吸进的只是外来的物(以药物为主),并未接受其理念.这种状况,直至1840年以后,方有所改变.
其他文献
该文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了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一个最常见的基本证型--阴阳两虚、心脉瘀滞证.现代证候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和有关实验研究是确立该证的客观依据.以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making up the sleep profit lung and internal treatment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remission chronic blocking lung disease wi
该文在理论探讨中系统整理了肝主疏泄理论,并深入探讨了肝主疏泄与脾主运化的关系,提出通过对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观察反映肝脾之间关系的设想.在实验研究中,借鉴已有造模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面临重大机遇和重要挑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党建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研本联动模式的应用,旨在通过研本联动模式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学生党建;研本联动;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7-0049
本文测试了化合物硫代乙酰苯基-苯并噻唑和苯并三唑的IR和Raman光谱,并用密度泛函和从头算的方法研究了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振动光谱,将计算波数与实验光谱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