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成长,其最高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可操作途径,最终达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对生成性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己经做了长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他们重点对生成性教学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对生成性教学的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耗散理论的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生成性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本文精选了上海市三位经验丰富的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样本,深入课堂观摩,基于课堂实录,从耗散理论的角度分析教师的生成性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对比分析,并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思考,发现问题,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中学化学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第二,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国内外研究者研究角度各不相同,国外学者主要从心理学意义和教学意义对生成性教学进行研究,国内学者更多倾向于从哲学和教学的视角对生成性教学进行探讨,包括生成性教学的内涵、特征、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及生成性教学策略等。综述后发现,对于生成性教学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观点各不相同。因此,笔者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成性教学进行描述性定义,提出生成性教学具有开放性、重视过程、重视对话等特征。第三,从耗散理论的视角,研究中学化学生成性教学策略。生成性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过程,开放性是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耗散结构是在开放的系统中,非平衡态的条件下通过涨落实现。生成性教学与耗散结构理论有共同之处,因此本文从耗散理论视角对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她们采用的生成性教学策略。第四,结果分析。本文提出中学化学生成性教学策略:(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实例类比的方法促进学生生成学习;(2)采用开放性提问的策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生成性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师生对话是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方法;(4)生成性教学离不开具体情境,学生在丰富开放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进行生成学习;(5)化学离不开实验,学生动手做实验能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融合、建立新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