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影响老龄人群健康的常见的神经中枢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记忆障碍、性格变化和行为改变等,最终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常因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去世。部分患者发病年龄<60岁,且常在一个家族内发现多人发病,遗传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又称作早发型家族型AD(early-onset familial AD,EOFAD),大约占5%左右。而另一部分发病年龄常常超过60岁,散在发病,不具有家族内多发的现象,故被称作散发型AD(sporadic AD,SAD)或迟发型AD(late-onset AD,LOAD)。早老素蛋白1(Presenilin 1,PS1)、早老素蛋白2(Presenilin 2,PS2)、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三个基因的突变是EOFAD的重要遗传致病因素,其中以PS1基因突变的影响最为常见,APP基因突变其次,PS2基因突变的报道最少。另有少突变可致EOFAD的报道,但尚未明确。目前我国仅有数例EOFAD的遗传和临床资料报道。我们对一个中国EOFAD家族成员进行研究,拟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相关信息,对家系成员进行AD相关基因检测和比对,探讨引起该家系的特定基因突变。材料和方法1.收集家系成员基本资料,询问患病家系成员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外伤史等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完善MMSE、CDR、FOM、RVR、HIS等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进行头颅MRI或CT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血液检查。2.用EDTA抗凝管采集血液样本,用Wizard®Genomic DNAPurification Kit试剂盒进行DNA提取,最后由基因公司进行基因测序。3.检索PUBMED、AD&FTD mutation database等数据库,系统分析测序结果及该家系的临床特点。结果1.基因测序结果提示家系内AD患者PS1基因第4外显子的105号密码子发生TTT→TGT的突变(314位点发生T→G突变),该位置的氨基酸由原来的苯丙氨酸变为现在的半胱氨酸(Phe 105 Cys)。而家系内健康人及人群中未见异常。2.家系患病成员的发病年龄主要在50岁左右,与同一位点的其它三个突变家系的发病年龄相一致,但该家系主要表现为记忆损害、日常行为和社会功能下降等,尚未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这一点与另三个家系存在不同。结论我们发现一个由PS1基因错意突变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家系,该家系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以记忆下降为主,后逐渐出现多项认知域下降及社会功能丧失。此结果丰富了我国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家系资料库,同时为探讨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