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迷走神经刺激以糖耐量受损干预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   采用单盲、同期随机对照试验对耳迷走神经刺激干预糖耐量受损(ImpairedGlucoseTorlarece,IGT)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研究证据,并为后期研究打下基础。   2研究方法   2.1诊断标准   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对IGT的定义: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且2小时后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血糖(2hPG)≥7.8mmol/L(140mg/dl),但<11.1mol/L(200mg/dl)进行诊断,同时制定严格的纳入、排除、剔除、脱落标准。   2.2研究对象   2.2.1分组: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同期选取30例作为空白对照,分组如下:   耳迷走神经刺激组(AuricularTranscutaneousVagusNerveStimulation,ATVNS):36例,刺激耳甲区“迷走穴”。   耳非迷走神经刺激组(AuricularNonVagusNerve,ANVNS):36例,刺激外耳缘中点非迷走神经分布区。   空白对照组(BlankControl,BC):30例,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2.2.2治疗方法:   运用耳针式迷走神经刺激器(华佗牌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型号TENS-200,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输出电流1mA,脉冲频率20Hz,脉冲宽度≤1ms,强度以忍受而不产生疼痛为度;刺激时间为每次20min,一天2次。共治疗12周。   2.3观察指标及时点   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各组入组前、治疗12周结束后患者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HbAlc),及治疗(观察)第6周FPG、2hPG。   2.4统计及数据分析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本研究中的临床资料特点,依据相关统计学原理对受试者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转换,经转换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参数检验;经转换仍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试验结果   共纳入102名IGT受试者,治疗过程中脱落2人,共100例受试者完成试验。   3.1降糖效果分析   3.1.1组间比较   三组受试者治疗(观察)第6周、第12周后FPG疗效差值比较,ATVNS[分别为(0.32±0.65);(0.48±0.58)mmol/L]较BC[分别为(-0.19±0.70);(-0.42±1.11)mmol/L]明显下降(P<0.01);第12周后ANVNS(0.09±0.81mmol/L)FPG疗效差值较BC下降明显(P<0.01)。   三组受试者治疗(观察)第6周、第12周后2hPG疗效差值比较,ATVNS[分别为(2.39±1.87);(2.19±1.48)mmol/L]、ANVNS[分别为(1.10±1.73);(1.16±1.56)mmol/L]较BC均有明显下降(P<0.01),ATVNS下降较ANVNS明显(P<0.05)   三组受试者第12周后HbAlc疗效差值比较,ATVNS(0.17±0.34%)下降较BC(-0.14±0.37%)明显(P<0.01)。ANVNS(0.13±0.49%)下降较BC明显(P<0.05)。   3.1.2组内比较   ATVNS:第6周、12周FPG[分别为(5.89±0.77);(5.73±0.63)mmol/L]、2hPG[分别为(7.32±1.76);(7.52±1.35)mol/L],第12周Hbhlc(6.15±0.44%)与入组前[分别为(6.21±0.60);(9.71±1.14)mmol/L,6.32±0.53%]平均水平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   ANVNS:第6周、12周2hPG[分别为(8.01±1.58);(7.95±1.44)mmol/L]与入组前(9.11±1.21mmol/L)平均水平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结束后2hPG平均值仍大于正常值7.8mmol/L。   BC:第12周FPG(6.93±1.22mmol/L)、Hbhlc(6.30±0.58%)与入组前[分别为(6.44±0.27mol/L);(6.16±0.35%)]比较,有升高趋势(P<0.05)。   3.1.3频数变化分析   治疗结束后ATVNS的FPG(25例)、2hPG(34例)下降例数较BC(分别为10例、11例)多(P<0.05)。   刺激耳迷走神经对降低FPG的总有效率为85.71%,降低2hPG的总有效率为82.85%。刺激非耳迷走神经对降低FPG的总有效率为62.86%,降低2hPG的总有效率为80.00%。   3.2BMI结果   3.2.1组间比较   治疗12周后,三组受试者BMI疗效差值组间两两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   3.3.2组内比较   12周后,ATVNS受试者BMI(23.90±3.22Kg/m2)平均水平与入组前(24.40±3.42Kg/m2)比较下降明显(P<0.01);ANVNS受试者BMI(23.87±2.73Kg/m2)平均水平与入组前(24.12_+2.73Kg/m2)比较有所下降(P<0.05)。   3.3中医症状评分及证型分析   3.3.1组间比较   治疗(观察)结束后,三组受试者中医症状评分疗效差值组间比较,ATVNS(5.11±8.71)、ANVNS(5.77±7.66)下降较BC(1.43±5.10)明显(P<0.05)。   三组受试者治疗(观察)结束后正常体质比例组间比较,ATVNS(12例)正常率较BC(2例)明显(P<0.01);治疗(观察)结束后ATVNS(12例)正常体质转归率明显大于入组前(1例)(P<0.05)。   3.3.2组内比较   治疗(观察)12周后ATVNS(13.83±11.82)、ANVNS(14.11±9.38)受试者中医症状评分平均水平较入组前[分别为(18.94±10.90);(19.89±12.19)]明显降低(P<0.01);   3.4安全性指标分析   治疗(观察)结束后,ATVNS(118.60±13.53mmHg)收缩压异常比例较入组前(123.66±14.34mmHg)有所降低(P<0.05)。   各组顺利完成本课题的受试者,在治疗(观察)前、后其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有一例受试者因头痛退出,有一例受试者因不能坚持治疗脱失。少数几例受试者有高血压病史,安全评价为2级安全,不做处理。   4结论   1)刺激耳迷走神经可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收缩压,以及改善症状,尤其对降低餐后血糖疗效显著。   2)刺激耳非迷走神经穴位区亦有降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症状的效果。   3)刺激耳迷走神经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优于刺激耳非迷走神经;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改善症状的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   4)空白对照组在没有任何实施干预措施的情况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   5)耳迷走神经刺激是一种改善糖代谢、预防糖尿病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铝颜料在水性涂料中的耐腐蚀性能,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物,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在铝颜料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二氧化硅包覆薄膜,通过优化固含量、溶剂种类及TEOS的
针对含有一定浓度氮、磷水样的紫外吸收光谱,利用支持向量机与偏最小二乘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水样中的氮磷浓度进行回归建模,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检测出水样中的氮磷含量。仿真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即高血压病证治的文献梳理及现代认识;第二部分为基于临床数据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
目的:   通过观察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溶血磷脂酸(LPA)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采用该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证据,
目的研究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ukocyte cell-derived chemotaxin 2,LECT2)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对BA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患儿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留取患儿术中组织样本。BA患儿18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补肾活血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遵义市中医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3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对比治疗与分析。其中
目的分析附件肿瘤合并卵巢扭转的临床特征,创建一个预测评分系统帮助卵巢扭转的诊断。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诊断为附件肿瘤的患儿60例,查阅病历收集患儿临床表现、相关检验及影像学结果,根据术中情况,将51例单侧附件肿瘤患儿,分为扭转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所有临床特征,创建预测评分系统,回顾性验证预测评分,绘制受试者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组
据资料统计,我国约有数万座病险水库,对这些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将是今后数年水利工程建设的又一个重点。对于典型的山区地形的病险水库,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工程建设条件的限制,导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疗策略。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例双侧卵巢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儿,年龄1个月至15岁10个月(中位年龄13岁零7 d)。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其他有腹部膨隆、代谢综合征、性早熟等。术前B型超声发现双侧卵巢肿瘤12例,其中伴卵巢扭转9例,术中均证实。1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患儿人绒毛膜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