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地再生”是指从艺术和设计的角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艺术地再生”的循环再利用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符合循环经济的研究方向,更为设计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艺术地再生”课题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界定与解释课题的涵义:“艺术地再生”是基于绿色设计潮流提出的。它将改变材料学同设计学之间对话不足的现状,从设计学的角度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对材料的循环再生开发和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做出独特研究。本文研究的“艺术地再生”,主要集中于环境设计领域,即循环再生材料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其次,提出和分析问题:探讨和分析循环再利用设计在我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机遇,与西方相关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国内外的经验可以看到来自社会观念、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设计师、企业和公众接受并推广通过“艺术地再生”实现资源再利用的方式。本文提出通过机制的建设整合协调各个层面的资源,并通过制度化的努力为设计实现资源再生的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艺术地再生”流程模型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建立以环境设计流程为基本框架,以再利用设计内容为核心的“艺术地再生”流程模型。基于此模型,作者在浙江省嘉善县施家路小学的环境设计中进行了一次实践,探索其合理性以及在环境设计的实际案例中应用废旧材料的可能性。同时,评估体系的建立将会为“艺术地再生”更广泛的合理应用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评判标准。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 ● “艺术地再生”是可持续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艺术地再生”对再利用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我国具备推广“艺术地再生”的再利用方式的独特优势。 ● “艺术地再生”的再利用方式应纳入我国现行建设体制中并加以制度化。 ● “艺术地再生”的再利用方式发挥更大的效用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支持。 最后,本文还对本课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