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富县探区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集体的分布和物性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油气藏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大量的正演模型结果为指导,分析下古生界马家沟组顶部不整合面潜沟、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波形及属性特征;在提取大量地震属性的基础上,利用属性对砂岩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稀疏脉冲反演和地震特征反演方法对区内的地震剖面进行了反演,成果如下:1、下古生界气藏受沟槽的走向所控制,地震剖面上有丰富的古潜沟引起的反射现象,表现为地震同相轴下凹、绕射、回转及振幅的增强变宽、同相轴个数增加等现象。本区潜沟的走向基本是北西――南东向。2、砂体的存在使地震反射能量变强,整个剖面表现为变振幅的地震反射特征;独立砂体存在会产生反射同相轴下切现象,引起地震相位和频率变化;河口沙坝表现为沙坝主体部位顶部反射能量强,分流河道是靠近河道底部反射能量强,砂体上部地震反射存在微幅度。3、盒8段单层含气砂岩的反射振幅随砂体厚度增大而增大;山2段地震反射与煤层有关,煤层越地震反射越强,出现弱振幅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不含煤层,二是可能有较厚的含气砂岩。4、研究区砂泥岩波阻抗值有较大的重叠区,不能准确而有效地区分岩性,自然伽玛曲线与岩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5、预测的下石盒子组骨架砂岩厚度与有效砂岩厚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均为东西两边厚中间薄,富古2、中富2井区及工区西部有效砂岩发育区为下石盒子组有利目标,富古1井以南和中富21井以南为山西组有利目标区。6、预测的延长组主要目的层段长8段在工区南部大片区域砂岩及骨架砂岩高值连片分布,向北推进到工区中部,说明南部可能存在河道砂砂主体部位。长8有效砂岩分布分东、中、西三个条带,平面上渗透性砂岩和非渗透性砂岩间互分布对形成岩性油藏有利。长7段砂岩主要分布在工区的东部和工区的北部,有效砂岩、骨架砂岩高值区与地震上的变振幅地震反射范围相当,富古4井区为有利目标区。长6段砂岩大部分区域发育,有效砂岩和骨架砂岩发育区集中在工区的西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发展需要,DCS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化工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在进行化工生产的一系列过程中,一些参数可能会出现细微的变化,但是利用传统控制方式无法有
喇萨杏油田的含水率已达到90%,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面临的开发问题更加复杂,因此进一步深化喇萨杏油田的地质研究,弄清剩余储量的分布特点,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剩余储量潜力,优选出
薄互型多层砂岩油藏大量存在于陆相盆地之中,在我国石油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剩余油分布研究对石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准确认识此类油藏的地质开发特征,摸清剩余油分布
本文评价分析了现有各种抽油杆柱力学模型及其局限性;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三维力学模型,该模型由平衡方程和弯曲方程组成,杆柱上每个单元的载荷和应力可通过递推求解
涩北气田具有长井段、多层、疏松砂岩、边水气藏等特色的地质条件,为国内外罕见的疏松砂岩气藏,其气藏特殊性,导致气井的出砂和出水问题成为制约涩北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出发,采用“压差一流量”测试方法,分别用模拟油、地层水、注入水和蒸馏水对多块典型低渗岩心进行驱替实验,测量得到不同驱替介质单相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
本文针对渤海稠油W/O型乳状液,采用静态稳定性评价法、动态稳定性评价法,分析了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微观结构及流变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稳定性与流变性的基础上建立了
砾岩油藏具有许多与砂岩储集层不同的沉积特性、常规物性和复杂的孔隙结构以及平面上和垂向剖面上的严重非均质性。本文针对砾岩油藏油水井注采对应差、水窜严重、水驱效果差
介绍了混合浮选工艺回收氰渣中铅锌银的生产实践。生产中采用一粗两扫两精的混合浮选流程,选用ATTA药剂作活化剂,丁基黄药与乙硫氮混合使用作捕收剂,获得了铅、锌和银回收率
本文以进入特高含水期的喇萨杏油田为实例,应用油藏工程理论、水驱特征曲线、神经网络等方法来研究特高含水期主要开发指标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 在对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