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电子证据可采论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ALDO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数据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电子数据作为诉讼证据运用的历史并不长,但其对诉讼证据领域的影响却在日益扩大。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证据形式,电子数据类证据正在悄然入侵传统证据的领域。这种全新的证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诉讼证据。证据的运用是查明案件事实的关键,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对于证明标准的要求由于诉讼目的不同而不尽一致,其中以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最为严格。电子数据的一些特点导致其作为诉讼证据使用时可靠性不如传统证据,因此,尽管电子技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但是电子数据作为诉讼证据的发展始终不如电子技术本身发展一样迅猛,尤其是在刑事诉讼领域。目前,在我国把电子数据证据作为单独定案依据的刑事案件还不多,对刑事电子证据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关于电子证据的分类定位、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全、电子证据的效力以及对电子证据的认证方法认识不一,这也直接导致审判中裁判依据出现偏差,尤其在电子数据证据作为关键定案依据的情况下。应该说,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打击计算机犯罪的人员素质和技术装备都不如发达国家,且大多数用户信息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分子往往有机可乘,利用各种手段获取用户的信息进行犯罪,加之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还不完善,对电子数据证据的认识不足,利用计算机犯罪的现象又在不断增加,为了有效打击这些犯罪,充分利用电子证据这种高科技证据准确地再现客观事实,同时,又要能够充分保障基本人权,电子证据可采性问题研究对于解决电子证据这种高科技证据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从电子证据的基本概念界定、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等证据的基本属性角度出发来阐述刑事电子证据在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对电子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的认识,为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规则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期望对于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规则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其他文献
<正>一、本刊欢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及相关问题的稿件。希望来稿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问题意识,观点新颖,重点突出,言之有物。二、请寄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各一
会议
通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金融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之间、金融机构之间、机构与监管部门间的互动关系,可发现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的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策略选取,监管权限
海洋硫酸多糖PS916是以来源于海洋的甲壳质为基础原料,经多步分子修饰而得到的一种硫酸氨基多糖,化学名为β-(1,4)-3-氧-硫酸基-6-氧-硫酸基-6′-氧-羧甲基醚钠盐,英文名为β
本文以普通高中新教师校本培训为切入点。通过回顾校本培训的历史,运用文献综述,了解校本培训研究的现状,调查与总结宜兴第一中学新教师校本培训的具体做法,提出目前培训中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人们不断认识到为了确保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一定要重点保护环境的生态平衡,更好地实现资源、经济、环境以及人口的不断发展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一种能够回收中低温废热,从而获得高温有用热能的装置,它不需要输入高温的有用能,所以节能效果显著。利用该装置回收低温地热余热能够获得很好的节能效果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技术问题,它与电网电压等级、电网结构、绝缘水平、供电可靠性、继电保护、电磁干扰、人身安全都有很大的关系。过去我国10kV配电网
工业生产过程中,时滞对象普遍存在,同时也是较难控制的,尤其是大时滞对象的控制一直都是一个难题。而很多温度控制系统都是属于大时滞系统,常见的智能温度控制器虽然在温度控
分别采用液中干燥法和聚合法制备了荧光微球。以异硫氰酸荧光素为染料,聚苯乙烯为载体材料,F-68为水相乳化剂,采用改进的液中干燥法(O/W单乳法)制备微球,并对荧光微球的产率
<正>在中国,周恩来几乎是总理的代名词。提起他,人们心目中总会浮现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形象。同时,他还是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在担任总理期间分管新中国外交工作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