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在C<,60>薄膜中引起的辐照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工作选择了不同种类、不同电荷态的从低能到高能的多种荷能重离子,对C60薄膜进行了辐照。并且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手段(Raman、FTIR、XPS、AFM)分析了荷能重离子在C60薄膜中的辐照效应,并对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低能B离子在碳的三种同素异构体:石墨、金刚石和C60中引起效应的差异。   对于以弹性碰撞为主导的低能区,用170keV B离子辐照了碳的三种同素异构体,并从这些辐照样品的Raman谱数据演绎出了C60、金刚石和石墨的损伤截面σ。首次在完全相同的辐照条件下,研究了碳的三种同素异构体对辐照的敏感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60对B离子辐照的敏感性最强,金刚石次之,相比之下石墨在B离子辐照下结构最为稳定,而且在辐照过程中,随辐照量的增加三种靶材料遭破坏的程度截然不同,表明它们的辐照敏感性差异随辐照量而变化。由XPS谱得知,在最高辐照量下石墨的sp2 C转变不多;而金刚石的sp3 C基本转变成了sp2 C。再次证明在B离子辐照下石墨的结构最为稳定。   随着170keV B离子辐照量的增加,C60薄膜的FTIR和Raman谱中各激活模的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减,最终消失,即C60分子完全被破坏。在B离子的辐照下,C60分子的不同红外激活模和Raman激活模的辐照敏感性和结构稳定性也有差异:在C60分子的4个红外激活模中,Tlu(4)对辐照最为敏感,而Tlu(2)最为稳定。并率先确定了明显可见的5个Raman激活模对辐照的敏感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差异,其中Hg(4)对辐照最敏感,而Hg(3)最稳定。在以非弹性碰撞为主导的高能区,用2.15GeV的Kr离子辐照了多层堆叠的C60样品,辐照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能量或相同电子能损下,C60分子的辐照损伤随辐照量的增加趋于严重;而在相同辐照量下,C60的损伤程度随电子能损的增加而增强;但C60分子的损伤在某居中的电子能损值和辐照量下有一定的恢复。在电子能损相同或相近时,速度较低的Kr离子对C60分子的损伤更为严重,揭示了团簇材料的快重离子损伤建立过程中的离子速度效应。   为了研究低速高电荷态离子在C60薄膜中引起的辐照效应,用不同电荷态的Xe离子辐照了C60薄膜。由AFM形貌图可知,不同电荷态Xe离子辐照C60薄膜,使其表面形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粗糙度随着辐照Xe离子电荷态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减小。
其他文献
学位
光敏剂的光漂白是光动力反应中的一个伴随过程,是指光照造成光敏剂吸收光的能力和荧光效率减弱的现象。光敏剂分子与光相互作用不但发生光敏化反应,也可与光敏化反应中生成的单
水分子受限在纳米尺度的孔道中表现出与宏观体相水(bulk water)不一样的性质,其具体微观运动规律与机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例如,实验表明水分子在纳米碳管道中的流速比宏观流体
本论文用重离子在室温下辐照Fe/Cu(Si/Fe(10nm)/[Cu(2.5nm)/Fe(2.5nm)]8/Cu(5nm)、Si/Fe(10nm)/[Cu(4nm)/Fe(4nm)]5(8)/Cu(4nm)、Si/[Fe(10nm)/Cu(10nm)]5)和Fe/Nb(Si/[Fe(10
论文介绍了超重充气谱仪的基本原理及此类装置的同际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谱仪充气段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本工作采用离线和在线的方法对超重谱仪
硅纳米圆锥结构具有独特的几何形貌、非常优异的场发射性能和防反射性能及其机械性能,在微电子器件、平板显示器场发射阵列、太阳能电池防反射表面、LED光源增透层和高频器件
共焦显微镜具有空间分辨率高、能层析成像等优点,因而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变革性的应用潜力。影响共焦扫描显微镜成像特性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横向、纵向分辨率和信噪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环境危害的现实,正推动着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已成为关系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为了治
空间光调制器凭借它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空间滤波、二元光学等领域,是现代光学和光电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器件,以及用实时显示计算全息图建立动态波
量子力学对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产生了量子信息学这一重要新兴交叉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的短短20多年,在这个新兴广阔的领域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取得辉煌成就。量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