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随着新的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出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广大研究者的热门课题之一。作为译者研究一个分支的译者主体性研究就这样应运而生,并日渐成为译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对象。本文作者尝试运用行为理论、功能翻译理论、文学解读学和阐释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译者主体性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从而提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中不断地以自己的意志、意向、目的为轴心作出选择的过程,译文即是译者一切选择的最终体现和结晶,因此译者对翻译过程和译文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广大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该充分地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翻译作品作出自己的贡献。对于翻译批评界而言,也应将译者主体性列入考虑的范围,从而对翻译作品和译者作出更加公正全面的评价。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引言,扼要介绍本文主题并给出主体、主体性、翻译主体、译者主体性的定义。 第二部分从心理学和目的性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什么会不可避免地发挥主体性作用。 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对译文的影响。本文把翻译过程界定为两部分:文本选择和具体翻译过程。具体翻译过程指对原文文本的理解过程和重构形成译文文本的过程。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就体现在选择文本、理解原文和重构原文形成译文的过程中不断地自主作出的一系列选择中,而这些不同的选择就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译文。 第四部分讨论并总结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现实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即分别对译者和翻译批评家的启迪作用。 第五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进行回顾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