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的问题突出,自主知识产权匮乏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障碍,这一问题已经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充分认识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以及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的客观规律。然而国内外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产业自主创新所依赖的产业知识基础发展与区域、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等理论。本文重点研究产业知识基础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产业知识基础如何影响创新,产业知识基础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如何进行配置创新,进而研究产业知识基础如何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产业知识基础的创新特性。产业知识基础可分为综合型知识基础和解析型知识基础两种类型。综合型知识基础是通过既有知识的应用或重新组合而得到创新;解析型知识基础则是通过科学研究产生的新知识而得到创新。从知识的存在类型看,综合型知识基础中隐性知识占主导,解析型知识基础中显性知识占主导:从知识的表现类型看,综合型知识基础表现为技术知识,解析型知识基础表现为科学知识;从知识创造的活动看,综合型知识基础主要通过干中学、用中学、和交流中学产生,解析型知识基础主要通过网络学习产生;从创新的类型看,综合型知识基础以渐进式创新占主导,解析型知识基础以激进式创新占主导。
(2)区域创新体系中产业知识基础配置创新理论的构建与论证。本文提出了“产业知识基础-制度-创新体系”三元理论。该理论指出综合型知识基础的交互配置创新主要限制在区域创新体系范围内,解析型知识基础交互配置创新的范围可能在区域创新体系范围内,也可能突破区域的限制,配置于跨区域、国家甚至全球创新体系的范围;制度因素对两种产业知识基础交互配置创新的影响趋势相同,都是随着政府作用的增强,其配置创新范围将变小,但相对而言,对解析型知识基础交互配置创新范围的影响更大。本文根据不同类型产业知识基础交互配置创新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交互机制,运用不同的博弈模型,论证了以上理论。
(3)产业知识基础对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影响。影响机制是产业知识基础的内在创新特性与外部制度的影响决定产业知识基础的配置创新趋势和路径,而产业知识基础的配置创新趋势和路径又会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类型。其中,产业知识基础是核心要素,产业知识基础的配置创新是中间环节,制度因素是外部环境,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类型是影响结果。具体来说,构建综合型区域创新体系,需要区域内综合型知识基础占主导,交互配置创新的范围主要在区域内,通过企业之间的交互学习,涉及的产业多为成熟型产业,需要的制度环境是比较稳定的市场制度。构建解析型区域创新体系,需要解析型知识基础占主导,交互配置创新的范围是跨区域,甚至是全国、全球范围的产学研网络合作,涉及的产业多为新兴产业,需要的制度环境是灵活的市场制度。构建杂色网络区域创新体系,需要的知识基础为综合型和解析型知识基础,或杂色知识基础,交互配置创新的范围以区域内为主,但可能会突破区域,涉及的产业是发展中的产业,需要的制度环境是具有一定政府干预的市场机制。
(4)我国产业知识基础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从纵向时间角度看,我国产业知识基础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横向区域角度看,我国的产业知识基础从东到西基本呈带状分布。典型省市中,北京、上海的解析型知识基础发育较好,山东、浙江的综合型知识基础发育较好,江苏和广东两种产业知识基础发育较为均衡。现在我国各省市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制度环境:北京,追求稳定的市场环境;上海,追求灵活自由的市场环境:浙江,私营经济特色突出;山东,国有经济特色突出;广东,外资经济特色突出。因此,上海适宜构建偏解析型的区域创新体系,北京、广东和江苏适宜构建杂色网络区域创新体系,山东和浙江适宜构建偏综合型的区域创新体系。
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以前相关研究,引入制度因素,结合制度、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创新理论、官产学关系三重螺旋模型以及现实发展实际,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中产业知识基础配置创新的“产业知识基础-制度-创新体系”三元理论。
第二,设计产业知识基础交互配置创新的博弈机制和模型,对“产业知识基础-制度-创新体系”三元理论进行论证。构造线性和非线性连续博弈模型,研究企业内综合型知识基础的交互配置创新;设计“中心会议设置”和“双边”两种旅行方式,构造阶段博弈和重复博弈模型,研究企业间综合型知识基础的交互配置创新;设计“产学研同中心”和“企业中心”两种交互方式,构造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解析型知识基础的交互配置创新;构造反映市场和政府作用强弱的适应系数,融入前述博弈模型,研究制度对两种产业知识基础交互配置创新的影响。
第三,构建产业知识基础对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影响的机制,深入分析了产业知识基础的创新特性、制度因素、产业知识基础的配置创新以及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概括出三种基于不同产业知识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类型--综合型区域创新体系、解析型区域创新体系和杂色网络区域创新体系,明确指出构建具体类型的区域创新体系所需要的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环境。
第四,从纵向角度研究了我国产业知识基础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演变,从横向角度研究了我国各省市产业知识基础的分布。并选择典型省市,分析其产业知识基础、制度环境状况,依据本文的理论指出这些省市适宜构建的区域创新体系类型。这些研究对相关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