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乡》是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性格与环境”类小说的代表作,是哈代第一次尝试悲剧主题,同时也是哈代小说第一次尝试婚姻主题。哈代对婚姻的关注在他之后的小说里面也有所体现,婚姻从此成为了哈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婚姻中,相比男性来说,哈代更关注女性的境况,因为在哈代所处的年代,婚姻对于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这篇论文旨在运用女性主义研究哈代《还乡》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游苔莎的矛盾性,并提出这一矛盾性是女主人公所受到的来自她所在社区的监督以及她对自己的处境不彻底的认识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游苔莎小时候在海滨城市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早期所受的教育使得她能够接触到社会生活当中最新潮的思想。在她父亲过世之后,她随外公来到了艾敦荒原。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有着强烈的反差,而游苔莎也不愿投入到艾敦荒原的乡村生活当中。由于缺乏父母亲道德方面的管教,再加上外公放任其自由发展,使得游苔莎习惯了自由自在无拘束的生活,对社会生活规范以及道德要求持抵触态度。然而生活在艾敦荒原这样一个父权意识极其浓重,道德行为规范要求极为严厉的地方,使得游苔莎开始接受艾敦荒原的道德行为要求以及父权意识的影响,而这与游苔莎热爱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本性发生了冲突,从而使得她内心充满了矛盾。主人公游苔莎所生活的艾敦荒原对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有着一整套自己的行为要求准则。游苔莎的行为对艾敦荒原这样一个极其封闭的乡村形成了威胁。在村民的眼中,游苔莎是异类,是女巫,是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游苔莎的另类使得她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从而受到了来自村民的监督。而这些监督加上村民对游苔莎精神以及肉体上的惩罚使得她部分内化了艾敦荒原的道德行为规范。游苔莎早期受到的教育使得她能够接触到当时的最新思潮。她向往城市生活,追求自由,希望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然而,她的理想是建立在依靠婚姻改变命运的基础之上的。游苔莎一方面觉得自己与男性是平等的甚至于有些时候她觉得自己是高于周围的男性,而另外一方面,她不得不在经济上依靠男性,在婚前是依靠她的外公,在婚后是依靠她的丈夫,这样使得她不得不服从于她丈夫的意志。游苔莎对自己处境的不彻底认识使得她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她生命结束前的时刻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论文第一章旨在阐述女主人公的矛盾个性。主人公游苔莎的矛盾个性是在她离开从小生活的海滨城市来到艾敦荒原后形成的。主要体现在她一方面对艾敦荒原社会生活规范以及道德要求的抵触态度以及另外一方面她对这些规范以及道德要求的逐渐内化。第二章旨在分析女主人公受到来自她所在社区的监督。由于游苔莎的另类行为,她受到了来自村民的监督以及惩罚。艾敦荒原上的女人们排挤她,孤立她,男人们认为她是女巫。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游苔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煎熬并最终部分内化了艾敦荒原的道德行为规范。第三章旨在分析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处境不彻底的认识。游苔莎的理想是建立在依靠婚姻改变命运的基础上的。游苔莎对男性的依赖正是她实现自己理想的绊脚石。游苔莎对于自己的处境的不彻底认识使得她最终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