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生和碳代谢在钢铁产业网络的演化发展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all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共生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有显著的成效。产业共生产生的原因、形成的条件、驱动因素、演化过程和机制、碳代谢和碳排放、环境经济效益、共生的类型、共生对产业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是产业共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然而,目前的研究多以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单个时间点出发探究产业共生,对产业共生界定、形成和发展过程、驱动因素及其对碳代谢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实证研究。本文应用回顾分析法分析钢铁产业网络典型案例1958年至2012年的发展情况,研究产业网络中产业共生的演化发展和驱动因素。采用物质流分析法分析产业共生对钢铁产业链碳代谢的影响。从环境、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评估产业共生效益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相关政策背景下,案例中的产业共生发展经过四个阶段。从1958年至2012年,共生链接从2个增加到75个,共生密度从1增至3.26,表明一个实体会同时形成多个共生交换,而且还有新的实体不断加入共生网络。产业共生形成不仅仅受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管理者对产业共生认识的影响,而且还受相关政策法规的制约。政策法规主要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三个方面影响产业共生,这三个方面分别强调资源的投入管理、生产运行管理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产业共生能提高生产过程的碳代谢效率,降低处置废弃物中的碳比例。第四阶段二氧化碳的年均碳输出量占总碳输出的比例比第三阶段下降了约9.5%。同时,回收利用的物质中的年均碳输出量占总碳输出的比例从第三阶段的2.0%增加到第四阶段的2.8%。共生效益随共生数量和规模的增加而增加。环境效益中,交换型产业共生对二氧化碳的减排贡献度最大,其次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经济效益从第二阶段的1,504.8万元/年增加到第四阶段的304,141.9万元/年,其中物质交换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大于能量交换和水交换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从第二阶段的3,554.89万元/年增加到第四阶段的298,342.48万元/年。大气污染物减排带来的生态效益最大,其次是固体废弃物减排和水循环利用。此外,研究案例表明虽然研究边界内工厂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产业共生的主要类型,但同一工厂内不同工艺之间的共生关系占交换型产业共生的21%。因此,更全面地理解产业共生网络结构及其演化发展不仅需要考虑企业间水平和区域或全球水平,而且还需要关注企业内部水平的共生关系。本研究结果可对产业网络的规划、构建、管理、优化和碳减排提供指导,从而进一步改善产业网络的功能。
其他文献
欺诈签约、出尔反尔的商业信用危机,虚假宣传、质量伪劣的产品信用危机,恶意拖欠、逃废债务的金融信用危机等,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空白的社会信用制度
会议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能量自放电效应和长循环寿命的优势,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锂离子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引起的毁灭性病害,其一直以来都是制约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因素。抗性品种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
随着功率半导体器件、通信和控制等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力电子变流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功率密度、功率容量和控制功能等方面的性能不断优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是近年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是目前针对超稠油及特稠油的一项有效开发技术,循环预热效果好坏是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技术的一项重要因素,循环预热过程中蒸汽物性参数沿程分布对循环
明确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汇”时空变化特征与碳循环机理对区域尺度的气候变化与能量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本论文依托湖面涡动相关系统,结合野外湖泊水体最新监测数据,以巴丹
本文以石榴皮为原材料,研究了其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试验从直接投加石榴皮出发,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然后通过不同的提取方式制备石榴皮提取物,探索石榴
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而马铃薯晚疫病在各主要种植地均有发生,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的生产及产业发展。影响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
在海上油气田开发系统中严重段塞流常产生于集输管线-立管系统内,严重段塞流会造成下游分离器的溢流和压缩机的供气不足等危害,因此对严重段塞流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
农业公园是农业发展及乡村旅游建设的产物,不仅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更要发展成为集合地域文化、农业文化科普知识与主题创意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业态。将农业景观与现代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