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特点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刘尚义教授治疗癌性疼痛门诊用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运用该系统的规则分析、互改进信息法、复杂熵聚类法以及熵层次聚类等方法,分析刘尚义教授中医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的258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处方中每种药物的使用频次,不同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最终得到18个核心组合,9个新组合。结论:刘尚义教授在治疗癌性疼痛的过程中,主要使用温经行气止痛药、清热解毒药、养阴药,从标本兼治两方面减轻疼痛。运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将刘尚义教授治疗癌性疼痛方剂筛选出来,对整理名老中医传承有很大的帮助。第二部分 温阳化癥膏干预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温阳化癥膏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为起始剂量,口服,12小时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温阳化癥膏外贴,每天一贴,每贴6-8小时,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两组病例均可对等使用支持疗法,伴暴发痛时及时使用短效速释药物治疗,并依据滴定剂量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服用量。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疼痛评分、暴发痛出现的次数、止痛药使用量、生活质量评分和体力状况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总的有效率为治疗组98例(98.9%),对照组57例(9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2)(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比较,取敷药前(d0)、敷药后第七天(d7)NRS数值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dO、d7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爆发痛次数比较:治疗组为(2.313±3.466)次,对照组为(4.33±4.053)次,治疗组在治疗期间爆发痛次数的出现较对照组少,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D.05)。(4)(Kamofsky,KPS)评分比较: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KPS评分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5)(Quality of life,QOL)评分比较:观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QOL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6)止痛药剂量方面:观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止痛药剂量进行比较,经行统计学分析,止痛药剂量有显著差异性(p<0.05)。(7)安全性方面,两组在治疗期间,除治疗组1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余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温阳化癥膏治疗癌性疼痛(痰瘀交阻)的患者,止痛效果满意。温阳化癥膏治疗癌性疼痛(痰瘀交阻)的患者,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温阳化癥膏治疗癌性疼痛(痰瘀交阻)患者的过程中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且简单易行。可为癌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