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离理论认为文体源于对规范的偏离,作者为了作品的美学价值和主题意义对标准语言有意识的违背或偏离,制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达方式。偏离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故事背景和推动情节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一部作品的文学性。因此,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格外关注原文中的偏离现象,在译文中加以体现,才能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本文选用贾平凹的《浮躁》及其英译本,即葛浩文翻译的Turbulence,作为中英语料,研究原文偏离表达的翻译。本文首先以利奇的偏离分类为标准将原文中的偏离类型进行分类,分别找出了四种偏离类型,即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和方言偏离。接着本文探讨原文偏离的意义、作用、形式在译文中的体现,以此找出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及译者选择这些策略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葛浩文处理原文偏离的翻译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偏离对偏离和规范对偏离。从偏离对偏离的翻译方法中可以看出,译者使用保留、増译、减译、修改、替代等翻译技巧,来直译原文偏离表达或者创造更加符合译入语的偏离表达,在译文中重现原文偏离表达的效果。从规范对偏离的翻译方法中可以看出,译者使用简化、常规化、再调整、省译、替代等翻译技巧,让原文偏离表达在译文中变成非偏离表达,消除原文偏离表达的效果。通过对译者翻译观的分析,本文发现葛浩文力求在忠实和改编之间取得平衡,既要传递出原文的文学性,也要保持译文的可读性,这解释了他翻译《浮躁》中的偏离表达时翻译方法和技巧灵活多变的原因。通过对《浮躁》中偏离翻译的研究,本文也有助于解决较少研究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贾平凹作品英译的问题,为将来其他从偏离的角度分析贾平凹作品翻译的研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