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临床应用的古代文献研究

来源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太溪穴古籍文献资料(清朝及清朝以前各个朝代)的统计整理,总结太溪穴在古代时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和数据资料库挖掘的研究方法,分别以太溪单穴主治病证及太溪配伍的主治病证、腧穴配伍方法和刺灸方法的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作为统计分析软件。结果:太溪穴单穴主治病证30种,总结出11种优势病证。配伍主治病证31种,总结出10种优势病证。与太溪穴配伍的高频腧穴居前十位的,分别为然谷、昆仑、大钟、申脉、足三里、中脘、太冲、三阴交、太白、委中。针刺和艾灸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研究结果较全面地展示了太溪穴在古代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并为现代针灸临床及科研提供文献依据。
其他文献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着期刊的整体质量。而校对作为期刊编辑加工中专业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期刊整体质量的最后流程。本文从医学期刊校对工作的
古代诗歌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剪影,也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幅画卷。朗朗上口的韵律、情景丰富的采写、深刻入微的哲理、浓重饱满的情感都使得古代诗歌长久不衰,
干旱区城镇是干旱区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敏感的区域。干旱区城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干旱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市集
<正>腰椎滑脱是指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相邻的下位腰椎向前滑移,个别也有向后滑脱,最常见的部位是L4~5,其次是L5S1。主要症状是慢性腰腿痛,以劳累后加重,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
<正> 在哥斯达黎加进行了一项研究:利用腋芽和微型切片离体繁殖和再生“Fuerte”油梨。评价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BAP)、吲哚乙酸(IBA)、赤霉酸(GA3)及MS和N45K培养基的效果。含2
文章从指标设计依据、指标设计战略性与指标评价主体三个视角分析了现有高校教师绩效评语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指标体系应用的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之后率先对《行政诉讼法》做了修改。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4月20日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上述两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