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ly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的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一方面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加紧对共产党的围剿;另一方面由于党内领导者乐观估计了革命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制定了错误的斗争策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遭受严重损失。此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逐渐转危为安。这些都为即将到来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丰富理论成果奠定了基础。理论硕果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党内一批真正马克思主义者对“左”右倾错误的顽强抵制。作为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延安时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在这段时期刘少奇对中国革命问题作了大量论述,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从延安时期前期刘少奇的活动轨迹入手,分析了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刘少奇自小就显示出优良的革命品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促使刘少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在四处求学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刘少奇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了最初的思考。以此为基础,推动了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这一思想既包括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解读,又包括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阐释,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延安时期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新形势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战争史可以发现,只有抗日战争是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艰苦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无论是在实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认识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因为党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