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彭燕郊诗歌内省式的抒情气质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抒情作为诗歌一个基本姿态,在彭燕郊诗歌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半个多世纪的风起云涌中,彭燕郊一直笔耕不辍,并要求自我突破、自我超越。在战火、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他以觉醒者的姿态呼唤民族激情;在被错划反革命分子的时期、在没有正常写作权利与人生自由的情况下,他以坚强的、无言的思辨与那一场黑夜抗争;在文化觉醒的新时期,他重登诗坛,以一种把握道义,思考生命的姿态抒发其心中的欢愉和省思。不同的时代赋予了彭燕郊诗歌不同的使命感与历史感,但是不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也不论是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彭燕郊诗歌都保持着一以贯之的抒情气质:冷静的、沉郁的、思辨的。本文采取历时性的划分法,根据不同时期彭燕郊诗歌作品中抒情特质的差异性,对彭燕郊诗歌的内省式抒情气质做了详细的梳理:   绪论。借助于图书期刊和互联网的大量文献资料,对本研究的选题意义、现有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   第一章,彭燕郊诗歌创作的历程回顾。本文采取历时性的划分法,以彭燕郊诗歌作品中的抒情特质差异性,将其诗歌创作粗略地划分为将其诗歌创作粗略地划分为早期(1938-1955)、中期(1955-1978)、晚期(1978-2008),并对每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作了理性评述,为下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二章,彭燕郊诗歌内省式抒情气质的表现。彭燕郊的诗歌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审美向度与精神气质。他的诗不是用强制、激烈地口吻在宣讲某种既成之理,抒发热情、激情,而是用或音乐、或节奏,或形象向读者咏叹关于人性的某种根源,并呈现出内省式的抒情气质:沉郁、思辨、省思。本章对彭诗抒情气质进行详细解读:从早年浅唱低吟的质朴情怀,到炼狱生活里悲痛冷静的思辨气质,再到新时期意象咏叹的雄浑诗风,每个阶段诗人内省式的抒情气质既是联系的,又是鲜明的。   第三章,彭燕郊诗歌内省式抒情气质的成因。彭燕郊有着广博的文化修养,痴迷一切“美”的东西,一直追随着内心的需要以及对“真、善、美”的向往。他之所以能数十年来不断地变换和开辟新的诗歌方式,是基于其心灵活动的广博深刻和丰富多样性。他是一个一直活在“当代”的诗人,彭燕郊从少年发轫,带着“七月派”诗人的乡土情结,对农村、对土地始终充满爱,有着一种深沉、真挚的情怀;在经历“炼狱”般生活的二十余年里,他又感受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黑夜”,在生活与精神的双重“奴役”下,其诗歌隐含着阵阵冷痛;到新时期,诗人踏着时代的强音,几次自我突围,渐渐走进了纯诗的殿堂,在这个唯美的殿堂中唱着人曲,其音符尽是生命的魂灵,人生的真谛。此外,文章在关注彭燕郊个人气质、文化背景的同时,也对彭燕郊个人诗学理论的形成做了一定的关注。   结论。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其他文献
对不同材料组成的异形柱的研究成果作了简单介绍,总结了新型异形柱――蜂窝状钢骨混凝土异形柱的受力特性,并提出了若干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最后,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贾平凹将创作的目光转向了对乡村的留恋与哀叹,因而有了《秦腔》的问世,继而又以浓重的现实主义手法展示了农民“出走”乡村,进入城市之后的生存状况,所以有
早逝的海子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之一,在他短暂的生命中所创作的大量诗作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学资源。经过二十多年的阅读,海子诗歌已经冲出文学圈子走向大众得到雅俗文化的共同认
乡镇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天水市麦积区积极试点,大胆创新,提出了“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口号,在乡镇职能转变工作上积极探索,促进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
小波分析是一种优于传统信号分析方法的时频分析方法.由于同时具有时域和频域的良好局部化特性及自动调节时频窗的特点,可以聚焦到被分析信号的任意局部细节,具有分析效率高
分析美学在70年代的新发展是由美国当代美学家布洛克完成的.他提出的"弹性边界"、"审美态度"等命题对于研究现代艺术在西方的强势发展极具参考价值.本文从布洛克的分析美学入
多年来参与一些项目的评审,研究生论文的答辩,相关专业文献的查阅等,笔者感受到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化合物的定量结构-活性/性质相关性(简称构效关
期刊
句本位语法是汉语传统语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以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一书中建立的黎氏语法体系为代表。它以讲句子成分和句法格局为主要特征,强调汉语语法分析应以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6) 34号文件发布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建材行业去产能、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