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结构的抗震机理研究——调查、分析与评价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是从先民的立木架屋开始,历经几千年漫长发展,最终形成的独特而成熟的建筑体系。古代木结构的抗震评价是一个结构工作者在其特定建筑体系里,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对每一栋建筑的结构性能和抗震能力进行的分析和审视。   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对武汉市文物木结构和优秀历史建筑进行的抗震评价工作。该项目得到了湖北省省政府、武汉市市政府、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武汉市抗震办公室的支持。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号:5092582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51078170)的资助。全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这些:   1、分析和梳理在进行抗震评价时需要重点调查的内容,研究了木结构的材质和尺寸,根据这些调查的内容编写了评价参考表格。运用最新的测量手段对古代木结构进行检测和测量,以便于力学分析和抗震评价。   2、分析古代木建筑的体系,列出古代木结构的平面和立面的结构要素。在此基础上对古代木结构进行静力分析,主要包括:柱子竖向荷载的简易确定方法;水平荷载下木结构的耗能机理;水平荷载所用下的模型计算。然后对古代木结构进行动力模型的分析,提出三种动力模型。静、动力分析的数据和结论都直接服务于的抗震评价。   3、引出原评价方法的不足,并依据抗震机理与静、动力分析的研究结果,从内容上提出新的评分办法,给出计算实例。再根据最新的抗震设计要求,按三水准分区划提出新的评价办法,给出评价实例,推演出评价时所需要的各类表格,给出震害矩阵。   4、依据抗震调查与评价结果,结合评价实例,从整体性,平、立面要素的三个方面给出加固和修缮办法。   笔者在历时两年多的抗震调查与评价工作中,不断观察、学习与思考。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资料,及时了解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记录下了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学和所感。但笔者水平有限,故寄希望于以上的努力能够在以后的实践检验中更加合理与完善,更好地为实际评价工作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混凝土材料是多相复合材料,其组成成分复杂多变,材料特性表现出较大离散性。其工作的环境更是能够较为严重的影响其力学性能,水环境中与大气环境中的力学性能相差甚远。现有的数
本研究利用Floquet变换方法,建立了单排桩、多排桩隔振计算的数值模型。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半空间弹性土在内部圆形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解建立。本文的基本
当前我国建筑业对钢材的需求大,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利用,国家研制了HRB500高强钢筋。高强钢筋具有可以提高构件强度、减低用钢量以及减少构件截面尺寸等优点
目前,极端气候频发,盐冻融破坏已成为北方全部地区及南方部分地区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盐冻融循环作用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力学性能发生退化,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
混凝土叠合承重墙是一种将建筑节能、结构承重融为一体的新型墙体。该墙体具有自重轻、保温好、施工方便、工业化生产以及较好的抗震性能等特点,克服了普通钢筋砼抗震墙施工周
场地条件对地表地震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影响对设计地震作用的估计。各国(地区)抗震设计规范均将场地分为若干类,采用场地系数或特征周期考虑不同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不同
在结构长期服役的时候,由于结构自身的疲劳、外界环境的腐蚀以及材料的老化等多项因素的作用会导致结构损伤的不断累积,甚至最终发生断裂破坏。目前损伤识别技术大部分是通过
在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逐年上升,截止到2014年,已超过30%。大量的建筑能耗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热岛效应、温室气体大量排放、PM2.5含量过高等。随着我国经济
土遗址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赋存有许多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承受多种病害侵损的土遗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同时
土体吸力是非饱和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解释工程问题中的非饱和土的力学性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测量土体吸力的方法已经有多种,在这些方法当中,滤纸法是唯一一种可以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