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城市化和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随迁老人作为新出现的弱势群体逐渐引起各界关注。随迁老人在农村文化中培育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可能令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生活。换言之,城乡文化间的差异甚至冲突,可能使其遭受文化适应压力,以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以服务弱势群体为旨归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应在较宽广的理论视野下,对此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实务研究选取3名有文化适应压力的农村随迁老人为服务对象暨研究对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和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随迁老人作为新出现的弱势群体逐渐引起各界关注。随迁老人在农村文化中培育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可能令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生活。换言之,城乡文化间的差异甚至冲突,可能使其遭受文化适应压力,以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以服务弱势群体为旨归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应在较宽广的理论视野下,对此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实务研究选取3名有文化适应压力的农村随迁老人为服务对象暨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基于生活模式和叙事疗法的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可如何有效帮助服务对象应对文化适应压力。本研究综合运用量表法、观察法与访谈法收集前期资料。在对农村随迁老人文化适应压力问题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其文化适应压力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文化适应压力的成因。基于这些归纳与分析,本研究应用基于生活模式和叙事疗法的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外化问题、寻找例外事件,以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重建有意义的生命故事,从而缓解其文化适应压力。服务成效的评估主要是通过老年人社会适应量表的前后测量与服务对象评估来进行。本研究发现:第一,生命阶段的转换、环境的压力与人际交往的失衡使得服务对象感受到文化适应压力;第二,服务对象之所以不能有效应对文化适应压力,不仅与外部环境的压力事件有关,也与自身的评估判断和应对能力有关;第三,基于生活模式和叙事疗法的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可有效缓解服务对象的文化适应压力。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生活模式与叙事疗法在农村随迁老人社会工作实践场域的创造性结合。在理论层面,生活模式和叙事疗法均认为,个人的成长是个人在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下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二者都强调从历史文化维度去考察生活故事背后的意义。在经验境域,生活模式主张将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实践置于其物理、社会、文化环境中考察,注重个人需要与环境资源的匹配状况,而叙事疗法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在重新叙说生活故事的过程中,将问题与自身分离,重塑与城市主流文化的关系,重构有建设性的生命故事,从而摆脱文化适应压力的影响。因此,在个案工作介入农村随迁老人文化适应压力方面,生活模式和叙事疗法可以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其他文献
本文为阅读《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张耀铭先生的《学术期刊与学术创新》一书后对该书的评介。这部50万字、逾500页的皇皇巨著是我国期刊界较为少见的个人学术文集,分为上、中、下3编,汇集了35篇作者近10年发表的精品力作,其中有较多篇幅涉及他对学术期刊发展的思考,我们选择书中与科技期刊发展关系密切的精华部分和自己的阅读感悟与读者分享。本文对该书的评介主要包括媒体融合势在必行、互联网思维的不可或缺、学术期刊
《黄帝内经》所述痿证主要表现为四肢活动出现异常,病位多在肢体和前阴。痿证因湿热之邪损伤阳气,导致筋脉失养,肢体痿躄不用;或情志失调,导致阳气功能失常而致痿躄。《黄帝内经》崇尚阳气,认为人以阳气为本。阳明体系是一个包括足阳明胃经在内,同时含有足阳明经筋和手阳明大肠经,以及脾胃、大肠、小肠的完整系统,其统络了人体内外、阴阳表里,是人体化生和输布之源。“治痿独取阳明”是《黄帝内经》提出的治疗痿证的针刺治
针对某项目工程“针式浇筑钢管柱C80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过程不振捣、施工后混凝土分布均匀密实的施工要求,通过优选混凝土原材料、优化验证配合比、以及采取一系列的生产、运输的控制措施,成功配置生产了符合工程需要的混凝土,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1]。
为研究随迁老人所面临的社会融入及数字融入困境,对20位随迁老人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志愿调查访谈,将“上海疫情”与“银发网红”为关键词的网络民族志调查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作为补充。研究认为,不论是在重大突发事件还是日常叙述中,随迁老人面临着“流动”与“老年”双重困境,在技术使用、信息素养与媒介形象呈现中都处于弱势地位。数字反哺与适老化改造是加快其媒介素养提高,促进城市融入的
在人口老龄化和新时代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实务在促进越来越多的随迁老人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武汉市B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支持随迁老人参加志愿服务、协调建立“银龄学院”、帮助组建随迁老人自组织、促进老人参与党建工作等服务,有效地满足了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增进健康、丰富文娱活动、自我实现等需求。由于随迁老人参与积极性差异大、参与范围有限及参与时间不稳定等现实问题,从个人、人际和环境层
<正>早上10点的公园里,带着孩子玩耍晒太阳的老人们聚在一起,他们很熟络但却并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因为多多奶奶、琪宝姥姥、大壮爷爷、米卡姥爷……才是他们在这个城市里的社交身份。下午5点的学校门口,骑着电动车、拉着手推车的老人们翘首以盼,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人口加速流动时代,并日益呈现出家庭化流动的趋势,老年人逐渐成为流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称其为随迁老人。随迁老人的流动虽然为自身和子女带来了极大的流动福利,但是初来异地仍然面临着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方面的问题。社区是随迁老人除家庭外进入最多的场域,推动随迁老人融入社区不仅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使其共享流入地的发展成果,还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从情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