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0)催化的硫代酰胺烯丙基化反应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198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代酰胺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精细化工,农业以及医药等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具有α-C,N,S三个亲核中心。由于S原子电负性与O不同,硫代酰胺具有不同电子特性,较类似结构的酰胺而言,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硫代酰胺的α-C在过渡金属催化烯丙基化中表现出亲核性,但对此类化合物的烯丙基化反应研究很少。本论文围绕硫代酰胺α-烯丙基化反应展开,在钯催化下首次以较高的产率得到了硫代酰胺烯丙基化产物。本论文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工作进行展开:  1.采用酰胺与劳森试剂在THF溶液中加热回流的方法制备一系列硫代酰胺化合物。  2.对钯催化硫代酰胺烯丙基化的反应条件例如:钯源,配体,溶剂,碱等进行筛选与优化以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并且实现烯丙基化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3.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一系列硫代酰胺进行底物拓展。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木脂素类天然产物以及二芳基庚烷类天然产物(+)-Centrolobol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共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木脂素类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综述)  木脂素类天然产物是
人工金属蛋白/金属酶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已成为当前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基于血红蛋白(Mb)、肌红蛋白(Hb)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等血红素蛋白肽链的人工金属蛋白/蛋白酶的研究已有报道。神经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近期发现的一种新颖的六配位血红素蛋白。虽然它与Mb和Hb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低的同源性(≈20–25%),但其高级结构很相似。但迄今为止,基于NGB肽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介孔二氧化硅(mSi02)材料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形貌和尺寸可控的新型无机生物材料,近年来它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以介孔二氧化硅包覆四
本文研究了氧硫化碳(COS)与氧杂环丁烷(OX)的共聚反应。包括两方面内容:(1)结晶性聚单硫代碳酸酯PTMMTC的制备;(2)氧-硫交换反应对COS/OX共聚物的溶解性和结晶性的影响。采用等量的水杨醛二亚胺金属铬氯配位化合物((Salen)CrCl)和碱混合可有效催化COS/OX共聚,合成得到结晶性的聚单硫代碳酸酯(PTMMTC)。考察了温度、助催化剂、溶剂和催化剂配体以及轴向离子对COS/OX
学位
金、钯纳米粒子在加氢、氧化、偶联等反应中表现出优秀的催化活性?多孔碳是重要的工业催化剂载体。因此,本文的工作集中在利用碳基载体,获得稳定的负载金、钯纳米催化剂。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包括负载金纳米催化剂、及负载金属纳米粒子中空球的研宂进展。第二章的研究重点是硬模板法制备中空碳纳米小球和负载钯催化剂。首先以表面氨基化氧化硅小球为硬模板,低分子量酚醛树脂为碳源,水热条件制备聚合物
这一天,是2月14日情人节。天格外地冷,北风一个劲地呼啸着,严寒裹着雪花,扑面袭了过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早上我伸了个懒腰,怔怔地看着窗外。这时,母亲的手机响了,是医院来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随之带来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人类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因此,开发和使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成为目前解决能源问题的重中之重。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因为不经过卡诺循环,所以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率远高于内燃机,并且产物是水,真正实现了清洁无污染。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已经成功开发应用,然而,PEM
学位
甲醛(HCHO)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建筑装修等领域,具有超高毒性和致癌性。建立灵敏的检测HCHO方法一直是分析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克服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甲醛气敏材料,存在着的响应低、检测限和工作温度高等缺点,本文研究氧化铟(In2O3)和氧化钨(WO3)纳米材料可控制备,通过调控材料表面性质和元素掺杂以提高其对HCHO的气敏性能,结合一系列的表征方法探究材料的形貌结构,
学位
癌症,俗称恶性肿瘤,是人体内的细胞不受控制,过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虽然现代的医疗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但是癌症的治疗仍是困扰人类的巨大难题之一。传统治疗癌症的方法不仅治疗难度大还会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寻找创伤小且具有针对性地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目前,新兴的光热疗法(PhotothermalTherapy,PTT)可以通过纳米材料将照射的近红外光转化为热能,通过局部升温的方式杀死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