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理论与现实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期,公共品概念的兴起推动了公共经济问题的研究。几十年来,公共品供给数量、供给模式、供给决策等供给角度的研究突飞猛进,但对于公共品的需求研究只是散见于对公共品供求均衡、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方面的研究。尽管公共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使得公共品研究无法像私人品一样,基于严格的市场机制假设求解均衡,但公共品需求应该如私人品一样,是供给的决定因素。近年来,公共品需求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城乡公共品均等化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完善提出了挑战。一直较为落后的中国农村地区,为公共品需求研究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樊丽明等(2008)基于3省245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在调查所涉及到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卫生医疗服务、农村科技服务及农村金融服务等多项农村公共品中,农民当前最急需的公共品是卫生医疗、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的公共品需求有如下特点:硬品优先于软品;物质需求优先于精神需求;现实优于长远;切身利益重于宏观环境。合意的公共品供给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政策和义务教育,农民对公共品供给最不满意的是农村社会养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农村金融。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公共品的规模、质量、价格和农户的人口社会学背景。最后,对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矩阵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根据公共品供需衔接状况、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程度,实行不同的公共品供给策略。可见,只有充分考虑需求的供给才是有效的供给。如不考虑需求状况(包括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结构),则供给只是单方的主观意愿;缺少了需方的呼应与认可,即使供给数量再多、质量再好也难以形成供需之间的均衡,往往造成供给的效率低下与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①。了解现实生活中农民对公共品的需求,对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但与私人产品不同,公共品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来反映居民的需求信息,从而不仅对供给决策造成困难,而且也难以对供给者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究其原因是多层面的:首先,居民具有隐藏自身真实需求的倾向。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基于公共品特性,作为“经济人”的居民会有或夸大或低水平显示,甚至是隐瞒自身需求的动机;其次,处于不同时空下的居民对公共品的需求偏好具有差异性与动态性,如何把握其对公共品的异质化、动态化需求也是一个难题;最后,在目前的公共品供给体制下,居民缺乏能够表达自身需求的机制或渠道。作为公共品主要供给者的基层政府,虽然在了解居民对公共品的需求偏好上具有优势,但作为“经济人”的基层政府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双重目标,受此驱使,他们有可能更偏好于供给那些能够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公共品。由此可见,公共品需求研究是基于现实难题而进行的理论梳理与探索。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对公共品需求有着真实、准确的了解。本文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公共品需求基本规律,论证公共品需求的客观存在性,发现公共品需求特点,寻找影响公共品需求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满足公共品需求的具体路径,认为顺畅的公共品需求表达、需求识别、供给决策及供给执行,是科学的公共品需求管理的内涵;只有遵循公共品需求规律、有效地进行公共品需求管理,才能达到有效供给公共品的最终目标,实现公共品供需均衡。因此,本研究围绕公共品需求展开,最终解决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品供给问题。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历史分析、实证分析和调查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从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依此思路,论文共7章。第1章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假设,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章为文献综述,梳理了公共品需求影响因素、公共品需求表达、公共品供需均衡以及需求导向的公共品供给制度等相关研究。第3-4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3章是公共品需求一般经济规律分析,分析了公共品需求的层次性以及影响公共品需求的因素,然后构建了公共品需求函数。第4章是公共品需求的满足机理分析,构建了从公共品需求表达、公共品需求识别、公共品供给决策到公共品供给执行的公共品需求满足路径,目标在于实现公共品供需均衡。第5-6章是基于中国现实公共品需求的实证分析。第5章,中国公共品现实需求分析,验证了收入水平、税收负担对公共品需求的正向影响,人口因素、财政幻觉和技术进步对公共品需求产生负向影响,验证了收入分配对公共品需求层次的正向影响。第6章分析了中国从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的路径,描述了目前中国公共品需求表达和决策机制,中国公共品根据用脚投票和支付意愿来进行需求识别,目前中国农民对低层次公共品需求满意度高,对社会依存层次和延伸层次公共品表现出强烈需求。第7章是分析结论及建议,遵循公共品需求一般规律、建立顺畅的公共品需求表达与决策机制以及完善参与式预算是建立需求导向的公共品供给体制的探索。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1)构建了一个从公共品需求到公共品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打破以供给为出发点的公共品研究模式。公共品需求研究在于分析公共品需求一般规律,优化公共品需求管理,构建满足居民需求的公共品有效供给机制,实现公共品供需均衡。(2)基于人类的需求特点,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对公共品需求层次进行了重新划分,分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管理需求、发展需求、社会依存需求及延伸需求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由低到高,阶梯状上升。从长期看,居民公共品需求呈现出阶梯状的层次上升;从短期看,居民公共品需求呈现出明显的数量变化。不同层次公共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有差异的。低层次公共品无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曲线不受价格的影响。更高层次公共品,需求价格弹性更为敏感。(3)公共品需求变动既包含数量的变化,有包括层次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共品需求产生正向影响;收入水平对公共品需求产生正向影响,收入分配对公共品需求层次产生正向影响;税收负担对公共品需求产生负向影响;人口因素对公共品需求产生负向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公共品需求的影响取决于政府的作用目标;技术进步对公共品需求产生负向影响。用6个假说进一步修正了中位选民模型,在模型中进一步突出了财政幻觉的影响,并求解出公共品税收价格与公共品覆盖范围内居民数量之间的直接相关性。基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基尼系数、税收负担、人口水平、财政幻觉和全要素生产率,验证了收入水平、税收负担对公共品需求产生正向影响,收入分配状况、人口因素、财政幻觉和技术进步对公共品需求产生负向影响。VAR模型证明了税收负担对居民公共品需求产生滞后影响;基于全国数据的面板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共品需求影响因素作用的大小存在地区差异;基于山东省数据的分析证明了公共品需求影响因素体现出层次差异性。目前的公共品供给水平能够满足当前水平人口的需求;居民能够感受到税收负担,从而做出相应的公共品消费选择;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尤其是多年连续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得居民赤字幻觉明显,拉高了居民的公共品需求;中国公共品供给导向明显。(4)构建了公共品需求层次变动影响函数,突出了收入分配在影响公共品需求层次变动中的作用。基于“农民收支结构变迁与公共服务需求”的调查,对农民村庄环境改善的延伸层次需求进行分析,发现收入分配对公共品需求层次变动产生正向影响。(5)基于“农民收支结构变迁与公共服务需求”的调查,对农民垃圾处理支付意愿进行分析,发现农民的垃圾处理支付意愿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规模、家庭成员中村干部人数和对村庄环境满意程度密切相关。(6)基于“农民收支结构变迁与公共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出农民目前表现出对低层次公共品较高的满意度,对社会依存层次和延伸层次需求强烈,这与农民对各种公共品的满意度相吻合。农民公共品满意度也表现出较大的收入差异。
其他文献
新版《循环经济法》与《德国资源效率计划》是德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与互为依存的关系。2012年6月,新版《循环经济法》取代94版《循环经
<正>本期上架:《小狐狸买手套》[日]新美南吉/著周龙梅彭懿/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一个孩子,总要慢慢长大,慢慢进入成人的世界,去领略人生的百般滋味。可是,假如他无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食品加工、饲料、洗涤剂、制药、精细化工、有机合成、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柴油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
基于主保护不平衡电流有效值的同步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监测原理解决了依靠单一谐波检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取故障特征量。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该监测方
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建立在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扬弃基础上,因而理清两者的思想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廓清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维度及其基本视域。而目前国内在对费尔巴哈思想的研
针对淮南潘谢矿区新生界下含松散孔隙水与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水质接近的特殊情况,提出了基于GIS和水质水温的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方法。该法是利用测温钻孔的温度
数字出版是"云终端+云服务"移动学习的典型应用模式之一。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共享,以满足海量资源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数字出版领域中的核心问题。细粒度、对象化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及应用软件的成熟,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作为云计算的一种应用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已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应用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SaaS应
女性作为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之相悖的是,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作文教学,教师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小练笔对语文作文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借日常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灵感。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