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森林监测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其多采用电池供电,更换不够便捷。森林环境能量的收集与电能转换存储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方法。本文通过对北京、银川、杭州、柳州等地区的典型树种进行生物电能及其影响因素的测量实验,根据实验采集的数据,分析环境因素对活立木生物电能的影响规律,建立活立木发电电路模型,为后续生物电能的采集和利用提供依据,促进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在森林环境中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成果如下:1、对北京、银川、杭州、柳州等地区的典型树种如法国梧桐、毛白杨、枫香、火力楠等进行了现场测试,采集分析了活立木周边的土壤温湿度、土壤酸碱度、活立木酸碱度等环境因子的大小,同时测试了活立木与生长土壤之间的电势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环境因素中,土壤pH值对活立木生物电能的影响最大,且两者线性相关。2、研制了活立木生物电及其环境因素的远程自动采集装置,在北京市选择法国梧桐和侧柏为研究对象,应用该装置对其进行连续监测,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活立木生物电能本身随土壤和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按正弦规律变化,周期为24小时。3、通过对活立木生物电能的测量和数据分析,结合生物电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研究活立木与土壤之间生物电能的发电电路模型,两者形成的原电池模型为双液原电池,且实验结果符合能斯特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