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血液透析人群中最重要的血源性感染,血液透析患者HCV/HBV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两种病毒均能导致肝损伤,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率、生活质量及肾移植术后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中HCV及HBV感染率均较高,因此针对血液透析人群HCV/HBV感染流行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我国血液透析人群中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了解北京市血液透析人群及其配偶HCV/HBV的感染率;分析北京市血液透析人群HCV/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索血液透析人群及其配偶HCV的主要基因型。方法2011年8月-11月,在北京19所医院20个血液透析中心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为北京市各医院血液透析室透析人群及其配偶。通过采集血液标本及问卷调查,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及其配偶HCV/HBV感染率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北京市血液透析人群HCV/HBV感染情况本次共调查血液透析患者2120人,HCV抗体阳性率为6.08%, HCV RNA阳性率为4.76%,HBsAg阳性率为6.98%。其中1242人(58.58%,包括)同时进行了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其中抗-HBs阳性率38.57%,HBeAg阳性率2.09%,抗-HBe阳性率13.12%,抗-HBc阳性率50.89%。血液透析患者HCV基因型以1b亚型为主,占89.01%,2a亚型占7.69%,3a、3b以及6a亚型各占1.1%。2.配偶HCV/HBV感染情况本次共调查血液透析患者配偶409人,HCV抗体阳性率为0.49%,HCV RNA阳性率为0.24%,HBsAg阳性率为4.16%。所有配偶均进行了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其中抗-HBs率42.30%,HBeAg阳性率0.73%,抗-HBe阳性率7.58%,抗-HBc阳性率43.28%。配偶HCV RNA阳性者1人,基因型为1b亚型。3.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血液透析人群感染HCV的危险性随之增高,相较于透析时间小于6年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超过10年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的危险性(AOR抗体=9.16,95%CI:5.48-15.31; AORRNA=8.35,95%CI:4.66-14.98)高于透析时间在6-10年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的危险性(AOR抗体=2.00,95%CI:1.14-3.59; AORRNA=2.01,95%CI:1.03-3.90)。相较于无输血史的血液透析患者,1998年以前输过血的血液透析人群感染HCV危险性(AOR抗体=6.27,95%CI:3.56-11.06; AORRNA=7.23,95%CI:3.74-13.99)高于1998年以后输过血的血液透析人群感染HCV危险性(AOR抗体=2.28,95%CI:1.46-3.48; AORRNA=2.60,95%CI:1.37-4.93)。透析医院大于1家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的危险性高于仅在一家医院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其对应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AOR抗体=2.26,95%CI:1.47-3.48; AORRNA=2.29,95%CI:1.41-3.74)。4.血液透析人群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AOR=1.73,95%CI:1.20-2.51)、家庭接触史(AOR=7.17,95%CI:4.25-12.10)、手术史(AOR=3.05,95%CI:1.53-6.11)。结论北京市血液透析人群HCV抗体阳性率处于全国的中间水平,远高于我国一般人群,但此次调查的血液透析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远低于北京市以往的研究结果;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透析时间、输血史为主。北京市血液透析人群HBV感染率较低,HBsAg阳性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与我国一般人群接近;对于HBV感染,家庭接触史和手术史为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调查血液透析患者的配偶发现,家庭接触或性传播在HCV传播过程中作用较低或不存在。血液透析人群HCV基因亚型以1b亚型为主,也证实血液透析人群主要是通过医源性传播感染HCV。建议北京市应强化医源性感染的预防控制,严格实施全面的预防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血液透析人群HCV/HBV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