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道德行为,比如排队购物时有人插队,比如高级官员贪污受贿等等。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我们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呢?根据权力刻板印象和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人们往往会认为高权力感的人更有道德,更加勤奋和聪明,更适合做领导者,有更多积极的人格特质。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正因为这些印象,当我们对这类身份的人进行道德判断时,会做出理性或者直觉的思考。思维风格作为个体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与偏好,也是道德行为判断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那么权力刻板印象是否会通过思维风格来影响个体的道德行为判断呢?另外,有学者认为道德行为判断的过程需要时间,在高时间压力下个体做出的道德决策更倾向于规则导向。那么,在时间压力下,思维风格与他人权力感知对道德行为判断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基于这些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在时间压力下,思维风格与他人权力感知对道德行为判断的影响。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思维风格与他人权力感知对道德行为判断结果的影响,采用2(思维风格:理性/直觉)×2(权力:低/高)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二:在时间压力下思维风格与他人权力感知对道德行为判断结果的影响,采用2(时间压力:有/无)*2(思维风格:理性/直觉)*2(权力:低/高)的三因素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结果:(1)思维风格对道德行为判断的影响差异显著,理性思维风格的被试对道德行为的接受度高于直接思维风格的被试;当给予被试时间压力后,理性思维风格的被试和直觉思维风格的被试对道德行为的接受度无显著差异;(2)他人权力感知对道德行为判断的影响差异显著,被试感知到他人高权力后对道德行为的接受度低于被试感知到他人低权力后对道德行为的接受度;当给予被试时间压力后,无论被试感知到他人的权力是高还是低,对道德行为的接受度不存在显著差异;(3)无时间压力下,高权力的影响下,理性风格和直觉风格的被试对道德行为的接受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无时间压力下,低权力的影响下,理性风格的被试和直觉思维风格的被试对道德行为的接受度存在显著差异;(4)有时间压力下,无论他人权力高或低,无论被试是直觉风格或理性风格,被试对道德行为的接受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论:(1)无时间压力下,理性风格的被试倾向于做出符合结果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直觉风格的被试倾向于做出符合规则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有时间压力下,理性风格的被试和直觉思维风格的被试都更加倾向于做出规则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2)无时间压力下,被试对高权力的人倾向于做出符合规则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被试对低权力的人倾向于做出符合结果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有时间压力下,被试对低权力的人和高权力的人都做出符合规则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3)无时间压力下,当感知到他人高权力时,理性风格和直觉风格的被试都倾向于做出基于规则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当感知到他人低权力时,理性风格的被试倾向于做出基于结果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直觉风格的被试倾向于做出基于规则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4)有时间压力下,无论他人权力高或低,无论被试是直觉风格或理性风格,被试都倾向于做出符合规则导向的道德行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