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烟道气CO2捕集的新型粉煤灰吸附材料的开发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煤灰是燃煤发电厂烟道气带出一种固体废弃物,具有量大、质轻、难处理等特点;同时,烟道气中含有CO2,会造成温室效应。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利用粉煤灰制备中高温CO2吸附剂,使之能应用于烟道气CO2捕集。  首先,对粉煤灰及其酸碱前处理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烧失量为45%,比表面积为195.6m2/g,平均孔径为6.22nm。通过正交实验发现:HC1浓度为3mol/L,酸浸温度为70℃,酸浸时间为4h,液固比为7是最佳前处理改性工艺;利用改性的粉煤灰为Si源与Li2CO3通过固相合成可制得吸附增重为27.5wt%的粉煤灰吸附剂。  其次,考察了粉煤灰吸附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吸附行为,并对吸脱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450-600℃,吸附量随温度增加而升高,600℃达到最大27.5wt%,在650℃时,吸附量有所降低。粉煤灰吸附剂在600℃,10%、14%、20% CO2分压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9wt%、22.4wt%、24.9wt%;12vol%水蒸气能提高吸附速率及吸附量,尤其对低CO2分压下吸附反应促进更明显。600℃、12 vol%水蒸气存在时,在10%、14%、20%、100%CO2分压下吸附量分别达到10.3wt%、23.4wt%、25.1wt%、27.7wt%。同时,经过10个吸脱附循环后吸附量仅降低2.1wt%,吸附剂稳定性良好。吸脱附循环过程中,吸附剂颗粒的表面变得光滑,出现大孔。最后,吸附剂中的Li2CaSiO4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转移,Ca会最终转移到CaO中,而Li则会转移到Li2SiO4中;吸附剂最终组成是Li4SiO4及CaO,且趋于稳定。  最后,使用双指数模型及Jander-Zhang模型研究了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整个CO2吸附反应受CO2扩散控制。随着温度的升高,温度对扩散过程的影响大于反应过程。随着吸附剂比表面积的增加及平均粒径的减小,反应速率常数及扩散速率常数都逐渐增加。通过双指数模型拟合得到的粉煤灰吸附剂的反应活化能为42.1kJ/mol,扩散活化能为53.6kJ/mol;而通过Jander-Zhang模型拟合得到的快反应活化能为38.7kJ/mol,慢反应活化能为69.4kJ/mol,都比相关文献报道值低。
其他文献
诚信经营不应仅是传统企业的经营理念,更应该成为互联网电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价值取向中消协调查报告显示,远程购物投诉以质量问题多,包含网购在内的远程购物投诉量三年增近5
互联网餐饮等新业务发展迅速,但是不能忘掉社会责任,不能断送自己的前程最近,今年3·15几大网络平台的黑餐饮外卖又重回大众视野!一些“三无”或无证经营的食品加工作坊频现